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学习
作者: 杨丽燕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认真贯彻“关注创新、关注发展、关注生命;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课堂”的原则,遵循"从语文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注重以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实现语文学习空间的大突破。对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主题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现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和措施。
一、多角度扩大学生阅读量
主题教学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教师根据主题,选择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拓展材料。主题教学的整个教学内容是有系统的,每一个教学内容是相互补充,相互连结,融为一体的。所有的内容不仅要紧紧围绕文本,而且要丰富文本。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主题教学看作知识建构式的学习。这种建构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更体现在课前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建构,这一过程不仅要结合要依托的教材载体,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现状来建构教学内容。在“主题”的统率下,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量。
二、课型上倡导百花齐放
主题学习往往紧紧围绕一个单元的主题来设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本的基础上用好材料。我们要教育学生做到"开卷有益",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课堂的目的。"单元授课模式"是一种好的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形式,就是在授课过程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具体有"识字课"、"过关课"、"阅读欣赏课"等课型,一般三至四课时就能够完成一个单元的主题学习。主题学习的总体要求相同,但是各个年级的侧重点要有不同。教师应根据所教的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具体进行实施。此外还可以有"立体式阅读"教学法、"诗文素养自修课"、"自由阅读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等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主题学习课,在课型构建上实现殊途同归,百花齐放。
三、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
对学生的评价,应按照初中语文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是侧重能力的评价。教师要制定学生综合测试量表,从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理解欣赏能力、作文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体现评价多元化,不一把尺子量学生,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注重小组评价。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小组集体力量,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小组的集体评价。三是注意积累评价,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评价。
初中语文的主题学习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改变了初中语文教学一本教材打天下,就教材讲教材的封闭做法,在教学内容上向学生敞开了大门,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学到鲜活的语文,大大增加学生的读书量,快乐地更好地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