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创设初中历史开放式学习环境
作者: 罗倩素质教育对现代公民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创新性的凸显。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由此,学校教育系统必须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与之相适应,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在教材改革的同时,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软环境的建设,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创造优良的和谐宽松的氛围。
一、丰富认知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中国古代建筑”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阅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并到周边明清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景观实地考察学习,以对该目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首先,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其次,这种对历史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历史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和“分享成果”心态。资源环境的开放式能引发时空环境的广阔性。在教学中,师生突破一节课文一个课时的固有习惯,不拘一格打破教材编排序列,对课文进行增减,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比如在讲“美国总统林肯”时,先让学生讨论他们了解林肯的生平事迹,再告诉学生历届总统在美国人民心中的排名,让他们对这位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有一个丰满、亲切的感性认识,便于对这位历史名人的历史贡献的认识和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开拓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训练环境的广阔度、深刻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比如在讲《洋务运动》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李鸿章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根据所学指出:“李鸿章基于其维护清朝统治的思想固然与人民为敌,然而不能因此抹杀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固然有李鸿章个人的失误,但更重要的是整个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造成的。”以一个初中学生,能够持着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待这位历史人物,实属可贵。
二、和谐交往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宽松的氛围。
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交往环境的构建中,强调根据现实需要沟通各种交往关系。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比如在学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单元时,组织学生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军事国防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等指标分成若干小组,按抽签分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个体自由分摊任务,到汇总表演时,以小组集体成果进行展示。无论是课内合作还是课外活动,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和谐有序、合作竞争的气氛中进行,沟通顺畅、相互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大为提高。
三、优化评价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正确的导向。
要更新评价观念,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要完善评价方式。首先,评价结构的调整。采用“闭卷+开卷”的组合评价方式。闭卷部分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和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学科教学内容为评价指标,通过笔试完成。开卷部分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定题、选择完成方式来完成相关任务,一般是要求学生每一学期撰写一到二篇学习历史名人传记的读书报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建设老照片说明文以及历史古迹、社会调查报告等。对学生的期末评定是两种形式的成绩综合考量。其次,评价内容的改革。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我出一组开放式的题目:①你是如何理解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的?②你认为应怎样发扬革命先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答案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再次,评价职能的变化。在开卷评价中,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权威性评价相结合,从衡量评价等级(为了淡化分数的竞争采用等级评分)到进行考核评定的整个过程,都允许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比如在演讲比赛中,学生既是被评者又是评者,他们在充当考生的同时又充当裁判,双向的实践有利于其社会实践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提高。通过评价环境的优化,学生对评价的恐惧心理减少了,反而盼望评价,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态;对评价的态度由关注一个分数变为更关心学习质量的反馈。正因此,由于学生真正认识到评价的意义,才会发挥评价的激励效能。据调查,选择新型“开卷+闭卷”考核方式的学生达到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