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角下高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作者: 李圣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五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渐渐被广泛接受。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是教育的五大支柱,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五育并举”这一思想主张的实施需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更好地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来。本文将从五育并举的视角出发,探讨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字】五育并举 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者的整体发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利用好老师的主导地位,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师生关系作为教育历程中的紧要元素,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落实,甚至更有研究所得,在五育并举的实践中,师生关系和谐尤为重要。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五育并举目标的重要前提。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课题的普及,要求高中班主任熟悉高中生心理,从情感等方面多维度地打开学生的心窗,突破师生之间的芥蒂。如何才能转化班主任的角色,真正让师生互动变得友好高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分析:

第一,加强情感交流。中学生居于与家长分隔的“断奶时期”,其生理发育迅速,其自我意识显著提高。自我意识与处理问题意识发展,并显示出强烈的生活自理意识,有强烈的想要从家长和大人身上解脱出来的欲望。虽然他们的内在思维很活跃,但是他们的情感却很少被外界所察觉,这样的状况常常妨碍了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及老师之间的互相了解。向外挣脱束缚,就要向内强化自身。在这一阶段,高中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老师和家长忽视了他们,他们就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维护自尊心,他们会努力发展自己,证明自己。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表达却变得含蓄,尽管内心世界活跃,感情的外在表现不明显,这种情况往往会阻碍高中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

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等方式,尊重学生的本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踊跃性,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为五育并举的实践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第二,教师应翻新教育方式。教师应该提升现代化教育水平,学习新教育方式和工具来增强教育质量。例如,利用现代科技,如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些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

第三,建立评价机制。为了保障师生关系的和谐,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和个人需求,制定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定期评估、反馈指导等方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变化,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五育并举的实践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只有以加强情感交流、尊重个体差异、创新教育方式和建立评价机制等措施作为支点,才能有效地突破师生关系的困境,营造出和谐、稳定、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推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