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蒋永亮

创新推动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益,创新已成为当今人才的必备素质。新课改要求初中教学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更是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们不敢多说,也不干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展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传统的老师主宰课堂的惯例。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要懂得与学生交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详情,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种不感到压抑的学习场景,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时间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时间大部分是老师在掌控,课下时间也被老师留的大量的作业所占用,学生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很少。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从这两方面着手,首先,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逐词逐句的给学生讲解课文,将自己对文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以此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位读者对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老师要做的是对学生不懂的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将学生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课下老师要减少作业量,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去反思当天学的内容,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成为有特长的学生。

三、发掘课文中想象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远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推动力,是创新的开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话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遐想,假如天帝没有命令操蛇之神搬走两座大山,愚公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会继续挖山,并嘱咐子子孙孙一直下去;而有的学生就会认为愚公会干了一段时间后放弃移山;还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会带领子孙搬家,搬到交通方便的地方去居住,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老师不能对个想法做出否定的判断,因为每个想法都是合理的。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对一些事物产生自己的见解。

四、多开展实践活动,综合调动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其创造力

语文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因此,老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做生活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呢?一是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如书法角、绘画角、写作角等,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三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学生们去体验大自然,认识解社会。如开展社会调查、野外训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调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