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活,再现精彩

作者: 赵明霞

提起“作文”,不少学生皱眉摇头。追其根源,主要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也就是选材的问题。难道生活中真的没事可写吗?不,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必须先解决选材这一难题。

一、聚焦生活——采撷生活中的小事

众所周知,生活中不缺乏素材,缺乏的是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无材可选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但是怎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观察,引导学生顺利选材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老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里边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情,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形态万千的动植物等,这些都是写作的材料。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因而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时又觉未看好。”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问问学生爱吃什么,爱玩什么,爱看什么,最喜欢和谁在一起,最想实现的梦想是什么等;听听他们经常谈什么,唱什么等;看看他们爱穿什么,爱用什么……走进学生身边,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何愁撷取不到新颖的写作材料,又何忧学生的作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呢?

如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间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手中拽着长长的细线,头仰的老高,目光随天空中那各式各样的风筝飘移,充满欣喜和希望;池塘边枯黄的草地里开始泛起了淡淡的草绿,解冻消融的池塘里渐渐有了黑色的小精灵,这正是观察蝌蚪变化的好时机;男孩子爱玩四驱车、溜溜球,女孩子爱跳皮筋、丢沙包,就让他们写写《跟我玩……》;孩子们爱看动画片,爱幻想,就让他们编一集动画片,过一把编导瘾……这些写作素材是学生最感兴趣、最为熟悉的内容,经过教师精心巧妙的引导,又进一步拓展了思路,试想,当学生激情澎湃,满腔真情急需倾吐的时候,有纸笔在眼前,我们还何愁其言语干涩,辞不达意呢?

二、再现生活——在小事上做大文章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数不胜数,多是一些吃喝拉撒、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因其“没有意义”最容易被大家轻视、忽略。这恰恰反映出了学生对“有意义”理解的狭义,其实不然,只要有心,我们每天经历的吃饭、穿衣、学习、玩耍、睡觉等,甚至做的一件错事,说的一句假话都能写出有意义的文章来。因为懒惰没有写完作业被批评,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它让我们认识到懒惰的危害,不负责任应受到惩罚;班里同学丢了东西,也是坏事,但是寻找的经过和同学的舆论,使我们的道德观在实践中接受检阅。

吃饭,是我们每天最熟悉的,却有许多内容值得可写的。只要留意,就能发现每个人的吃相不同:有的细嚼慢咽,斯斯文文;有的则狼吞虎咽、唾星飞溅,由吃相看性格。写下来,就是一篇令读者开怀一笑的好文章:

开饭了,弟弟第一个冲到饭桌前,伸出小黑手,抓起一个馒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一连咬了好几口,嘴里的还没等咽下去,就又咬了一大口,把腮帮子撑得鼓鼓的,还没等把嘴里的馒头嚼碎,他就急着往下咽,结果一下子给卡住了。他连忙端起碗来,喝了一口汤,仰起脖子,头往前一伸,脖子往后一缩,喉咙里像塞了个玻璃球似的,咕噜一下滑进肚里,那样子真是滑稽。可还没等这个馒头吃完,另一个馒头已经攥到他手里了。妈妈见了,又好气又好笑地说:“慢点吃,别噎住,真是一个‘饿死鬼’托生的。”

不足百字,一个“饿极饿坏”的弟弟跃然纸上!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让我们拥有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用心品味,留心生活点滴,感悟人间百味,书写美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