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语言伤害”

作者: 赵明霞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要途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东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口头语言有声无形,但当它变成刺激心灵的匕首,当它演化为伤害人的利器,比起行为暴力的伤害,这样的语言伤害就更让人触目惊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或同学之间就有着许多语言伤害的例子。

案例1:外号使学生寝食难安

我有一个最大的烦恼,它就是尾随在我左右的外号——放屁精。

这个不雅的外号都是由一个屁引起的。一次课堂上,我不经意间放了一个屁,被同桌听到了,他便嬉皮笑脸地说:“卢贺放了一个屁,她的屁能熏死五头牛,肯定是修炼成精了,真不知道她是一个放屁精!”一下课,同学们就围着我喊“放屁精、放屁精……”我听了,心里难过极了,就像被尖刀刺穿了心脏一样,真想大哭一场。以后,只要我看到别人在一块说笑,就会认为他们是在议论我,心跳就开始加快,坐卧不安,紧张得不得了。晚上我还经常梦到同学们追着我喊“放屁精”,每次都会被那可怕的梦惊醒。唉!这个可恶的外号纠缠得我寝食难安,我真想把它给摔掉。

老师建议:“尽管大部分外号不会给同学带来负面影响,但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仍需给予重视。毕竟,大部分外号还是针对别人的缺点所起的,随意地给人起外号,叫外号,等于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对别人人格极大的不尊重。要知道同学关系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为了图一时口舌之快,而去破坏这美好的友谊,非常不值得。同学们应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付出爱与尊重,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别人的外号。”

案例2:老师的话“伤”人心

老师,您知道吗?我最怕你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我“笨死了,你有没有脑筋啊!真是个木头疙瘩!”每当我听到这些话,我的两耳就一阵轰鸣,两眼只冒金花,头晕目眩,再也无心上课了。总觉得同学们都在嘲笑我,都在指责我,真是无地自容,有时真想跳楼自杀算了。您的一句无心的话刺伤了我幼小的心灵,使我失去了自信,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变得讨厌这门课程,学习也越来越差;也让我失去了尊严,使我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老师,虽然我是个“笨小孩”,但是我也有尊严,请你“口下留情”,给我留下最后一点自尊吧!

调查显示,“语言伤害”的施予方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而教师由于出言不慎对学生造成的“语言伤害”,更容易对学生造成精神伤害。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孩子虽小,但其自尊心却比成年人更敏感、更脆弱。在其受到“语言伤害”时,除了记恨对方以外,还很可能把这种情绪转移到学习上。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也是造成学生偏科废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提示:教学中,老师可能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过度疲劳,因而脾气急躁是再所难免的。如果遇到以上这种情况,同学们可以找老师谈谈心,大胆说出你的心里话,和老师及时沟通,我想老师一定会接受你的意见。

案例3“比较”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的爸爸妈妈最爱拿我和别的孩子比。例如“人家小明钢琴都已过了六级了,你连钢琴有几个键都不知道,真是丢人!”“人家小红又考了第一名,多给人家爸妈露脸,你这孩子,啥时候才能有点出息啊!”“你又跑哪疯去了,你看人家小强,多知道学习啊,成天钻到家里不出来,你这个败家子!”老爸,这些话我都快听一千遍了,耳朵都快长出老茧了,你累不累啊!老妈,我可是你亲生的啊,你怎么总说别人的孩子好啊!难道我就没有一点优点吗?我该怎么做你们才能满意呢?有时,我真想离家出走,一走了之。上帝啊,可怜可怜我吧,请赐予我力量,让我变成一个万能人吧!

由于现在社会的竞争激烈,现在的家长普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任何事情如果操之过急,其结果往往会走向反面。每个家长都有让自己的孩子能“高人一等”的心态,内心恨不能让学校拼命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少家长从不关心孩子的人格有什么缺陷,是不是有诚信、能不能负责任、有没有讲礼貌,而只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只有在孩子成绩好时才笑逐颜开,言听计从;而孩子成绩下滑就愁眉不展,甚至拳脚相加。还有的家长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让孩子不堪重负,甚至人格扭曲。所以,在中国,教师最累,学生最苦。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尽情享受童真的快乐,这样的社会才是符合发展规律的社会,健康的社会,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理解孩子热爱孩子的,理性的、智慧的家长。

父母要理解子女,同样儿女也应该理解父母。为了你们成材,父母可真是煞费苦心,用心良苦啊!作为孩子,你们首先要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不要记恨父母,你可以平心静气地与自己的父母交谈,说出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能了解到你的思想,体谅你的心情,知道你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的沟通,才能消除你与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让父母尊重你的选择,放任一片天空让你去飞翔。千万不要以离家出走或是别的什么方式来威胁自己的父母,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你们现在年龄太小,当你们以后长大了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当初是多么不懂事,你们一些错误的做法不仅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父母的心;其次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父母“善意“的批评要多多宽容,多加理解;同时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学好本领,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回报养育你的父母,到那时,你的父母想再“骂”你都没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