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李芬“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中要求:“与历史课、地理课结合,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在提高思想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口头交流、现场记录、文稿整理、理论论证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中要求:“要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师组成专题指导组,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以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要求”指出:“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在此,笔者就新课标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作了一定的实践与研究。
一、立足语文课程本质,明确跨学科学习目标
语文课程本质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跨学科学习是语文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群,它不是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社会学科的学习任务,也不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学习任务。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决定了它必须立足于语文课程本质,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基于此,我们在设计跨学科学习目标时,就要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本质,通过语文的学习,努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附带学习并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个最终目标。比如,学习文学性文章,了解历史或现实生活,欣赏其艺术手法与风格,目标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借用历史、艺术等学科知识,通过理解作品思想主旨,感悟文本语言,学习理解、品鉴、运用文学化语言;学习实用性文章,特别是科学小品类,并不是为了单纯学习文本所介绍的科学知识,而是要了解说明类文章的作者是使用怎样的语言和形式将专业的科学知识介绍给普通读者的;学习思辨性文章,教学目标不是文本内容所涉及的哲学、政治、文化、历史等学科知识,而是要通过文本内容所涉及的这些知识,运用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
二、营造跨学科学习情境,构建跨学科整合思维
由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体现于学科深度融合中,教师应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情境真实性、综合性与多元性予以关注,突出在学习情境中的文化统整与学习体验。不同于单科教学,跨学科主题情境应使不同学科均表现出存在性价值,甚至产生思维观点的碰撞,这就产生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高阶要求。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出能体现学科交叉思维的思辨性学习任务,创设各种思维观点碰撞、交锋的情境,既可以是语文学科内的观点辨析,也可以是学科间的学术争鸣。它的最大好处在于帮助学生消除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帮助学生提升基于语文学科中心的各科知识的关联性,真正形成课堂深度学习的场景。在此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结构化的整合思维,也就是学生要形成基于语文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思维格局,这是学生显性知识与隐性社会协同能力的结构化整合,进而形成学生脑海中的“问题解决范式”。其一,要在主题学习情境中整合各学科中的关键要素。为了避免跨学科走向学科泛化,避免碎片化、随意性的学科知识叠加,各学科应在统一的主题学习情境中进行合理筛选,只选择必需的关键要素,包括知识、背景、问题等,使学生思维聚焦于学习主任务。其二,不能苛求学生用专家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跨学科思维需要充分考虑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其整合结果需指向真实的问题情境,始终坚持学习主题应来自于学生生活,问题的真实与解决真实的问题始终是硬币的正反面,需要同时考虑。
三、采用整合性学习评价,反思跨学科学习成效
在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也主张坚持整合取向,设计能够针对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案,对学生跨学科理解进行综合评判。在评价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跨学科视角主要表现为三点:(1)评价主体不仅局限于语文教师,也需要由其他学科教师或由学生个人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2)评价重点不局限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思维,而是立足于关键概念呈现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关注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生成的跨学科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评价需要融入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之中,其形式既要包含在多学科学习中的学业评价,也要包含针对单一学科的学业评价,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的优势互补。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跨学科学习为例。从单元特点来看,该单元人文主题为“百家争鸣”,对应“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编选了《论语》《礼记》《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儒、道、墨三家的多篇经典论说。就该单元的跨学科学习评价而言,评价重点应落实到针对“理解与传承先秦诸子文化经典”这一学科关键概念上,并围绕学习目标就学生的跨学科理解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学生个人还需针对单元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业学习评价方面,既要包含诸如诸子思想辩论会、合作梳理典型文言文虚词等语文学科学业评价,还要包含先秦诸子人物小传、纪录片《百家争鸣》解说词设计等融合了历史、政治、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业评价。通过典型学业表现的系列性评价,最终考查学生综合利用语文、历史以及政治等多学科,协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过程性和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在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相比于其他学科也更适宜开展跨学科学习。在新课改不断向前深化发展的当下,弱化学科之间的知识边界,融合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这将成为未来探索跨学科育人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