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与初中英语听说融合

作者: 关春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中三级(7-9年级)教学提示明确提出,“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教育的总目标,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以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初中生除了参加每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真正接触、感受、实际劳动的机会较少。而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以及各种技能的掌握,更是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的培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开展劳动教育,找到文本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设计与之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和崇尚劳动的精神,养成学生优秀的劳动品质,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能力。基于此,本文就人教版八上Unit 8 Section A听说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本课两个语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 Unit 8 Section A(1a-2c)。第一个语篇是两个男孩有关制作香蕉奶昔的对话。对话中,两人交流了制作奶昔需要的原材料步骤等信息。第二个语篇是两个女孩有关水果沙拉制作的对话。对话中,两人交流了制作水果沙拉需要的原材料和步骤等信息。

1.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程度,他们对表示水果的词汇和食物烹饪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从让学生头脑风暴水果种类和播放制作香蕉奶昔的视频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分享有关水果的知识,学习制作香蕉奶昔的相关英语表达,这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处理可能引起理解障碍的生词。而在两段的听后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导入时的视频自己动手制作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制作食物产生了兴趣和感情,所以再让他们去谈论如何制作食物,学生参与度会很高,这也间接地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

2.本课的主题是“cooking”,虽然只选取了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两种食物,但可以见微知著、因小见大,因为这些食物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都很普通、简单,但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录音和动手实践,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接收和体验食物的制作方法。简单的食材,经过几番操作,就变成了美味可口的食品。在学完两篇文本之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制作美食。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食材与食物两者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从而体会劳动的价值。 同时,在课上的动手实践中,因为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饭,在实际操作中手忙脚乱,这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看似简单的劳动,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可能高效完成的,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

二、善于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初步体验简单食物制作过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 “教学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本节课,在学习有关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家亲自制作苹果奶昔或蔬菜沙拉。学生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因此,可以邀请家长进行指导,也可以通过上网搜寻相关制作视频,让学生尝试着制作这些美食。要动用可用资源,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两篇文本设计中,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先帮助学生提取表层信息,再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加深对 “How many / How much...? ”句型和量词的理解。问题链的设置,环环相扣,深度挖掘文本,帮助学生理清对话脉络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增加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识记、理解类的低层次的思维能力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转化。听说之后,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对话中有关制作过程的描述,是简单还是复杂,大概需要什么步骤等。在劳动实践后,切实感受劳动的辛苦之后,再让学生用英语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体验食物制作这样简单的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能力,更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四、践行教-学-评一体化,培养劳动品质,帮助学生成长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在学生学习完成后,就应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上需要发挥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有效反思。比如,学生对 “How many / How much...? ”句型和量词的理解上,针对理解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再次为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完成教学后,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比如,让学生每周在家做一顿饭,并将做饭的内容和感受写成作文,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依据英语听说课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思考、交流、体验、实践、 分享、感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正确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