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好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法宝
作者: 彭文柳摘要:如何更好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精神和要求的课堂教学法则,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效地理课堂、教育观念、教学准备、反思总结
地理学科有其独特性,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17年从事高中地理一线教学的经验,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是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开发智力的场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要求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着实改变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联现状,留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巧妙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因此,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仅为传授地理知识、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而讲,而应把地理知识与学生身边相关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讲,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之有用、所需,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做好全面的教学准备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
进行地理备课要做到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而其中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了解学生是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师了解学生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2.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调动、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对地理课没有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浅显的地理知识可以直接从书本上了解到,有难度的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空洞,没有把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觉得学习意义不大,缺乏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前提前创设有效的地理情境,在课堂上把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听地理课,这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幽默的语言、优雅生动的教态、广博的地理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等,都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工作素质及业余爱好特长等。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由语言符号组成的世界,也是由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积起来的世界,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从而使课堂缺少生机活力。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以视频、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动的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实实在在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正常有序的前提下,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地开展教学。因此,开展“启发引导式”教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备课时要将整节课的知识内容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以更好引导学生看课本、思考,找出答案。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引导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比由教师全过程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很多,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肯放手、敢放手,推动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
(4)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地理知识丰富、贴近生活,所以地理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生活结合起来,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注重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完全脱离了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到室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地理教师必须勇敢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学习。例如,讲到陆地地形地貌时,我便组织学生到学校地理园认识地形地貌的类型,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甚至带领学生到野外考察本地区的地形地貌的类型和特征。让学生走出教室,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并了解自然、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后反思总结
上完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善于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本节课教学的优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和作业中最大的问题是否有记录;在下次课中如何解决本次课存在的问题等都要涉及,以便以后更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进而形成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课后要及时地反思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下一节课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一定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新条件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效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地理教师要勇于进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启发引导式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时刻准备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最终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