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作者: 沈永玲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做到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认同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表明了德育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按照教材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案例一:[分水果]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 “认识平均分”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6个桃子,你和你的爸爸妈妈吃,你准备怎么分?为什么?”

生1:爸爸1个,妈妈1个,我吃4个。

师:这个小朋友把6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和4个。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1:因为我最喜欢吃桃子了,爸爸妈妈肯定全给我多吃。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2:我准备分给爸爸2个,妈妈2个,我自己2个。

师:这个小朋友是把6个桃子分成2个,2个和2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2:“我,爸爸,妈妈,每人都是2个,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3:我准备给爸爸3个,妈妈2个,自己留1个。

师:他把桃子分成了3个,2个和1个。你为什么自己只留1个呢?

生3:因为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所以我要多给他们。

师: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除了教授学生有关“分”和“平均分”的数学知识外,还渗透了尊爱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案例二:[有趣的七巧板]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时,教师介绍七巧板:七巧板是古时候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利用它可以重新组合成许多种不同的图形,外国朋友对我们中国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还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做“东方魔板”。你们想认识它吗?

教师对七巧板历史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鼓舞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得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案例三:[认识时、分]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单元《时、分、秒》

本单元结束后,我让学生回家统计并记录下自己在家的各项时间,制成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课上我给出时间让同学们之间互相进行交流,互相了解一下其他同学怎样进行安排自己生活的。提出思考问题:你发现别人哪些地方比自己安排的更合理?有没有白白浪费时间的地方?交流后举出好的例子,例如:有的同学除了把起床、睡觉、学习等日常生活列出来以外,还把作业完成后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出了合理的计划。一部分同学完成家庭作业用的时间很少,而有的同学要花很长的时间,原因是什么,是不是花较短时间迅速完成作业的同学的作业质量也是最好的呢?请做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业完成经验。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之后,让每个同学再进一步修正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让自己时间安排变得更加合理,督促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合理、安排和利用有效时间,养成合理利用时间,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然后才是育才。在每一节课中都应该渗透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如其分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学科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观察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思想道德教育,在教书的同时渗透育人的效果。

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相辅相成,思想与精神要融汇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敏捷的逻辑思维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学应变机智,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及时发掘好的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力争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形成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