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郭强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合作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探究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信息科技课;实施策略
现阶段我国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信息科技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信息科技作为当前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知识与能力,而合作学习方式则有助于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深化对信息科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因而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加强合作学习具有必要性。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学生方面
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重要教学模式创新,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信息科技学习兴趣,还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优势互补,自主思考主动学习,对于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方面
合作学习模式缓解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压力过大的问题,通过合作教学,学生们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在分组合作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从旁指导,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减轻教师压力,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合作学习。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明确每个学生的分工各司其职,保证全体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从而强化对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自主思考解决信息科技知识难题,于此过程中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对于信息科技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信息科技课堂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趣味化的合作学习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兴趣始终是最佳催化剂,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也要以兴趣为指导,开展多元化、趣味化的合作学习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认知局限,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时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指引,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以信息科技识记键盘字母指法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联系,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打字游戏竞赛,简单的指法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被调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
(三)重视学习反馈和评价
合作学习课堂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反馈和评价是对合作学习效果的总结。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反馈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判断信息科技教学效果、判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完善评价体系,健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具体的学习成绩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评价,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借助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从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改善合作教学策略、改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3]。
三、结语
传统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热情不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趣味化的教学,有助于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对于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实现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红科.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9):1572.
[2] 刘洪阳. 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合作学习过程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22,24(18):197-199.
[3] 韩军红. 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科学咨询,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