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作者: 吕红炎近年来,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言有极为广泛的文化内容。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教学,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以下浅谈一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课程内容整合
1.教材改编与补充
任何教学内容都是用来表达其内在文化的工具,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补充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材料、故事、诗歌或节日介绍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并传播中国文化。例如,在讲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茶的发明”的那篇文章时,在课件上插入有关中国茶艺的介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词汇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有关天安门、北京故宫和北京胡同的图片和文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之深厚,体会到我国大好河山的华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主题单元设计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主题单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提升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单元的需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围绕学生感兴趣或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展开,如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艺术、饮食文化等)设计教学单元,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创设文化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利用教室环境或多媒体手段,模拟传统文化场景,如春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多为学生创设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可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相关的角色扮演游戏,如古代历史人物对话,传统戏曲片段表演等,既锻炼了英语口语,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组织实践活动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即在课外活动中融入文化意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英语文章或者杂志,或者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英语电影,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熟悉的英语歌曲,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通过体会歌曲中表现的情感,进一步了解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一些励志歌曲也可以感染学生,让他们学会正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练习与实践来提升英语水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调研,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用英语撰写报告或制作 PPT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跨文化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体系在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时,适当的引入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常被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常用于庆祝活动和婚礼等场合。然而在英语文化中,红色有时也代表危险、愤怒或禁止,如交通信号灯中的红色灯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文化对比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模拟的跨文化交际情景中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策略,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在实施文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加敏锐的文化意识去感知和解读教学内容,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各种文化。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探索与实践。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