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 徐巧仙“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 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深深地感到: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因而,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确定实践第一的观点、大语文大课堂的观点,从生活中、实践中引来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实践性的作业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语文学习同影视的融合
看电视是所有孩子喜欢的事情,很多孩子在家只知道看电视,一看电视就入迷,作业不是忘记了,就是来不及写,匆忙完成,效果不佳。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引导利用,就能起到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如每周我都要求学生在周末观看一次《新闻联播》,并选择其中一条新闻记录下来或者写成通讯或者作出评论,然后在每周一的晨间活动时间让全班同学交流自己记下的新闻。这样在听、记、说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开拓了视野,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公民责任意识。
二、语文学习同生活的融合
学习语文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当中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育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是随处可见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学语文,用语文,形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如读了《冬眠》,学生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习性,还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甚至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严密性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布置每位学生在家里也独立饲养一种小动物,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坚持写观察日记,学期结束连同劳动成果一起展示。这样的作业,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生活化。
三、语文学习同学科融合
小学各门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如学了《中国石》,可让学生画一画酷似中国版图的中国石,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