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纹样”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 孙姣- 大单元选题依据
1、基于践行艺术课程标准的需要。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学会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应十分重视美术与文化的联系性。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贵美术遗产,是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而当前的美术课程中对中国传统纹样还未展开深度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纹样了解甚少,未能意识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纹样所肩负的责任感。我们应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一步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角度出发,提炼美术教学的素材与材料,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这种“文化自信”将十分有利我们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的魔法棒。
2、基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艺术课程要培养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如果用单课时的教学很难形成,大单元教学是当前美术课程推崇的教学方式,开展大单元教学一方面将原本相对独立的课程进行知识结构整合,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形式创新,通过大单元的教学将学习内容、技能和思维方式分类整合,这种有针对性集中式的教学形式无疑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最佳路径。
2024年暑假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一美术新教材已经走进我们的美术课程,大单元结构下的新教材已经融合很多指向素养的教学设计,亟待我们教师去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出更符合我们的学情,更加实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才能满足我们学生迫切想提高核心素养的需求。
(二)大单元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中国纹样”大单元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②通过对课标、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在把握“纹样”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中国纹样”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规划,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课题研究能力及对“中国纹样”大单元的整体认知度。
③通过对“纹样”小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研究,探索和总结“纹样”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模式,开发形成《初中美术“华夏印记——中国纹样”大单元教学设计》资源包。
④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学生对“中国纹样”艺术领域能形成整体的知识建构,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纹样”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实效和师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研究目标】
- 形成对“大单元教学”“中国传统纹样”等概念的理性认识。
一方面,进行大单元教学的研究,通过整理文献分析国内外大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寻求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方法的理论支撑。
另一方面,进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学习优秀一线老师们对纹样教学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进一步理清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是美育的前提、艺术表现是美育的目标、创意实践是美育的路径、文化理解是美育的保障。
- 形成大单元视角下初中学段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中国纹样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对新教材进行梳理,围绕大单元教学主题,制定整体规划搭建单元教学的框架,针对初一学生学情制定课时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理清单元教学思路,保障中国传统纹样主题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以此让学生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学习过程,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建立文化自信。
3、形成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评价,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转变以往单一化的课后评价模式,融合各类教学模式,将单元教学评价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落实中学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清晰细化的评价任务和标准,并据此开展教学成果的评定。
其次,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过程教,学,做,评合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作业展评,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升,让学生得以不断提升自我分析和表达水平,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能力。
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智能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遏制了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加上考试压力巨大,很多学生原本“灵巧”的双手、“灵活的大脑”,每天只是与纸笔、键盘、各种操作屏为伍。“美来自于生活”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独立”的生活技能,处处依赖科技,处处机械化,电脑化,就失去了最本真人类创造性的美感。
我们的美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独立作为第一美感。在没有高考升学压力的美术课堂,我们有时间和空间将生活中的艺术与文化问题搬到课堂让学生去动手解决,只要我们坚持美术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就不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