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作文教学的“三部曲”

作者: 戴建珍

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到学生说:“我最怕写作文”,又常看到学生面对老师所布置的作文题愁眉苦脸,一手握住笔杆,一手托着下巴,迟迟难以动笔写作,问其何因?学生回答:“我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不会写。”这道出了学生写作文的困惑。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摆脱写作的“困惑”?如何为他们写作文排忧解难?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干任何事情的重要精神因素。兴趣的有无,决定着学生的成败。我曾作过调查,少数优等生对写作较感兴趣,大部分的中等生则认为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不学怎么行;另外的后进生则认为不写作文会受老师批评,家长责骂,不得不写。为此,我曾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侃谈文学,勾勒迈步文学殿堂的美好蓝图。

学生理想的树立和兴趣的激发,往往取决于老师的正确诱导。老师要经常地找机会,有意识地和学生侃谈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介绍一些作家成才的经历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让学生的心灵里勾勒出迈步文学殿堂的美好蓝图,树立理想。

2、挥动“芭蕉”,坚持表扬为主。

炉子生火,靠芭蕉扇,才能起火烧旺。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要不断挥动“表扬”这把无形的“芭蕉”,充分肯定并表扬学生作文中较过去写的成功的方面,使学生觉得自己作文正在不断提高之中。,即使批阅写得不像样的作文,也要努力找出其成功或进步的方面,加以肯定,然后才能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为了批语,就会心悦诚服,写作兴趣逐步提高。

3、开动脑筋,展开多样性活动。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决非一朝一夕,而是要靠老师天长日久地开动脑筋,在教学中开展多样性活动,可以以写作文为目的,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或节假旅游,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动笔时就有材料可写。也可以搞课堂作文竞赛:即由老师命题和作简单辅导,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作,到时让学生上讲台读自己的文章参赛,比赛结束后,组织全班学生给参赛作文打分,并作汇总统计,评出优胜者,最后给优胜者以物质或精神奖励。

当然,只要开动脑筋,还有更多的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精心指导写作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重举

很多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方面花的时间少,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看那些杂乱无章的作文,然后发给学生,学生看了一下分数,也不吸取作文的得失之处,接着又开始写下一次作文。这样周而复始,作文水平自然就难以提高了。因此,我在指导写作方面花过不少精力。

1、教师应坚持写作文。

表面上看来,这一点与指导学生写作无关系,其实这一点是为精心指导学生写作打下了基础。叶圣陶曾倡导过“教师下水”作文的做法。“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稔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了笔,或者做跟同学相同的题目,或再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教师要写,而且要善写,把自己的许多写作体会告诉学生,比纯粹地讲写作理论对学生要有益得多。

2、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精心指导学生作文的构思及布局谋篇。

平时练笔,我经常采取“旧瓶装新瓶”的办法和“移花接木”的手段。换言之,即采用或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思路和布局谋篇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材料,仿作一篇同样形式的作文。

3、抓好“再作”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再作”即“一题多作”,就是要学生在初作的基础上,进行又一次写作。长期以来,“教师讲理论—学生做作文—教师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一次性作文模式收效甚微。原因是学生缺少再实践的机会,教师的批改,讲评即使最好,学生因不需“再作”,看批语,听讲评不专心,效果自然就不会好。“再作”并不是罚做,而是学生经过初步写作后,经教师讲评,学生对自己作文之中的“得失”会有深切的体会,会悟许多做好作文的道理,激发起巨大的写作兴趣,鼓足五彩的思维风帆。这种再作过程相当于做错了习题之后的“订正”,是给学生“再练习,再实践,再成功”的机会,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与写作规律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著名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好语文要多靠自己的努力,养成各种好的习惯。同样,写好作文,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首要必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几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1、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很多名人志士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有一条主要的学习经验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还有大文学家宋濂曾说过:“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

2、养成积极参与创办手抄报的良好习惯。

手抄报是同学们提高写作水平,施展才华和开拓视野的园地,在这块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认识生活,表露心迹。

3、养成学生勤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曾有一位获全国一等奖的同学在谈体会时说“过去我害怕作文是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上作文之路,有些作文让我改了一遍又一遍”。古往今来的诗人作家也都重视修改文章。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几度斟酌已成为文坛佳话。“推敲”更是家喻户晓,白居易将诗写成后,总是先读给老太太听,直到通俗易懂为止……因此,学生不应该把修改的责任完全推卸给老师,关键要靠自己,要勤改,在改中找“窍门”,在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只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