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升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孙志标

计算能力,主要是运用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或数字关系,将其进行转化、化归的一种学习能力。良好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发展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大多数初中生依然存在题干理解偏差、方法运用不当、思维固化等问题,影响学生的主体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不足而造成的。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呢?对此,本文从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当前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所内在的问题、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以下探究。

一、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架构。计算是问题推导、分析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其问题的解决需要从错综复杂的题内信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建立相应的解析模式和思维架构,从而获得正确的解答结果。其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而促使学生创新思考、灵动发展。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当前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所内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初中数学计算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组织策略的实际运用,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计算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计算兴趣引导不足。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足够的计算热情和参与兴趣,导致学生在计算培养中处于被动牵引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的成长需求。第二,计算思路较为单一。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计算思路的构建将对学生处理数学问题提供更加高效的解决办法。然而,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其计算思路和运算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计算实施中存在生搬硬套、固定模式的学习现象,这不仅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还使学生在计算方式和目标思路上缺乏正确的认知与理解,从而造成不良的学习问题。

三、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方法

1、创设生活问题,激发主体兴趣

数学是一门贴近实际生活的基础学科,数学计算活动的开展应结合日常生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问题计算的参与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感知。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集合实际情况,创设生活问题,引入一些感兴趣的主题情境或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问题中获得高效的计算效果。如在七年级上册“正数与负数”的教学中,这是关于正、负数的意义和概念理解等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问题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计算热情,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导入其中,如“某地一天的24小时的气温在±5℃之间”的含义是_____。我国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地中海附近的死海湖面海拔-392m,吐鲁番盆地比四海湖面高多少?等问题,并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场景引导下展开计算活动。

2、丰富解析方法,拓展运算思路

解析方法的运用与传授,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问题内容的理解效果,还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解析中找到适合、恰当的解决策略,进而拓展自身的运算思路,建立相应的数学思维。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发展和问题内容,丰富学生的解析方法,灵活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保持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整体水平。此外,教师在方法引导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考虑多种方法,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地计算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意识不要局限于一种,从而实现其多元发展的目标。

3、善用错题资源,夯实计算基础

错题是学生日常学习和计算中所产生错误解答的习题,将其错题进行整理和分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加深学生对错题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错题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其错题的产生往往能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或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引导中着重把握,夯实基础,从而实现其有效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善用错题资源,结合典型错题展开深入分析,找出学生所存在的基础问题,这对学生的基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开展趣味训练,保证师生互动

开展趣味化的训练活动,打破传统说教式的训练模式,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强自身的运算效率,保证其计算结果的正确率。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发展,合理设置一些游戏活动或趣味训练,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训练之中,增强学生的训练效果。如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以基本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方法,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益,对此,我组织学生以“数字大闯关”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每一关卡的问题,如“减去6xy2等于5xy2的代数式是____。”“三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4n+1,则它们的和是___。”等问题,展开闯关活动。在关卡问题的设置上,我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计原则,保证学生主体的探究意识和计算效果,使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得以有效渗透,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5、培养学习习惯,实现智慧成长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针对当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字迹潦草、粗心大意、列式不规范等问题,教师应加强其计算习惯的养成与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方式和运算行为,保证其主体的健康成长。其中,验算环节缺失是广大学生在计算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验算不仅能检验其结果的正确性,还能从反推、反思的过程中明确思路、加深印象,确保计算效果,加强其验算步骤将对学生的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错题本,将日常错题进行摘抄和记录,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错题的复习效率,还使学生在计算应用中减少二次犯错的现象,提高计算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