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小学美术课堂中多元化评价的教学研究

作者: 洪婧怡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发展,物质逐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对于艺术对于美的要求逐步提高。但由于地理位置、生源因素、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影响。城郊小学美术课堂出现各种与大城市学校、城区学校完全不同的困难。对于新时代城郊美术教师而言,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当今的美术课堂教育,是值得每一位城郊美术教师进行深思的。让城郊学生也能够通过当今美术课堂感知美、享受美、拥抱美。

【关键词】城郊小学,美术课堂,多元化,评价

进入新世纪,国家不断出台文件以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美术课堂,也就是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影响。城郊小学美术课堂出现各种与大城市学校、城区学校完全不同的困难。对于新时代城郊美术教师而言,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当今的美术课堂教育,是值得每一位城郊美术教师进行深思的。让城郊学生也能够通过当今美术课堂感知美、享受美、拥抱美。

一、 目前城郊小学美术课堂遇到的问题

城郊小学最明显的劣势出现在地理位置上。素质教育着重强调的就是全面发展,但城郊小学在隐形和显性条件上都或多或少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城郊小学的专职教师配备不充分,师资不够。其次,城郊小学学生家长对于美育的不认可与偏见。美术的教育,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还未达到足够的水平线,所以生活的满足转向精神的满足这一转变还未产生。也就是这两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了现代城郊小学美育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坎坷和滞缓。

二、 现当代学生的意识与观念

学生的意识与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城郊小学的学生课外活动参与感弱,受到艺术熏陶的程度不够。其次,主课为上,副课为下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于美的感知和向往,是城郊孩子最为之缺失的一块拼图。城郊美术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孩子认知美的感受,让孩子向往美术教育带来的快乐。如何打开孩子探索美的大门,是需要每一位城郊美术老师需要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 带领学生打开外面世界的大门

我们听到这样一种新闻,某某大学生、某某老师支援贫困山区,为那里的孩子带去外面世界的知识。这样一句话同样值得我们这些城郊美术老师去思考,去行动。如何给我们的学生带去外面世界的艺术花园呢?现在的美术老师都念过大学,看过画展,熟记中外美术史,了解现代中西方艺术发展,但孩子们并不知道。画展画集、艺术家创作电影视频、关于美术的纪录片等等,来影响学生对美术的看法和观点,在学生心中种下美术探知的小小种子。

将美术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信息、画面转变成有血有肉、生动的、直观的形象。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美术一件容易的、有趣的事情,这样也可以更加提高学生的艺术认同感。也让美术课堂,美术活动更加高效得进行下去,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得开阔了视野,真正站在了艺术世界园林之中。

四、 尊重学生美术思维及表现方法,多元化评价美术作品

这一点是非常不同于文化科目的,语数英科的题目都有标准或者近似标准的答案以判断对错从而给分。而美术这一科目的特殊性不适合进行这种绝对化评价机制。学习与模仿当然是需要的,但最后美术课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为了培养孩子性格中个性的这一部分。所以,不要去评价一个学生画面的好坏,而是去评价他的技巧是否合理正确,去寻找他对于美的探知,他是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的美。会画画的人不一定是著名画家,不会画画的人也有可能是著名的画家。

总之,城郊小学美术教育直到现在,也还是中国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去努力,去探索。但每一件事都是从困难的道路中慢慢被解决掉的,也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郊的美术教育也会慢慢得不断发展。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所以,培育一个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既专业又有思想的人才,是我们美术老师的责任,也是义务。

【参考文献】

[1]许江.谈艺术教育的核心与中国美院这十年[J],2016

[2]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J],2018

[3]刘丽.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M],1999

[4]李泽厚.美的历程[M],1981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M],1998

[6]蒋林.浅析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新教育时代教师版》[J],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