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社团总结分析
作者: 仲维伟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校的培养学生方式需要多样化,不仅要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有大量社团的成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阐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社团的建设管理,从社团的成立、培养目标、活动内容的选择、社团活动的开展、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研讨、综合实践、激励
目前我们社会处于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实践精神的学生很有必要。在此背景下,智能通讯社顺利成立。社团能够成立,并且发展,离不开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社团老师精心准备和大力宣传,还需要有眼光的家长的支持,和同学们的踊跃报名。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物理综合实践社团建设管理方案。
一、社团的成立。通过通过网上调查了解目前社会动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联系相关科技类企业了解科技前沿和产学研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参与社团的意愿,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成立社团,社团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导老师、社团成员等。
二、确定指导老师。通过调查问卷、谈话聊天了解各位老师擅长和兴趣爱好。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老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当然,在此过程中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相当重要,只有校领导高度重视,指导老师才能保证有精力和时间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才能是的社团的活动高质量的进行。确定指导老师以后还要集体教研活动,在一起多讨论、多交流。保证每一次社团活动都有充分的准备而高质量的进行。
三、社团的宣传。社团成立以后,需要大力宣传。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可以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同学们宣传;可以利用班主任会议,请班主任在班会课时候向学生们宣传;可以录制视频,还可以发宣传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团。宣传册可以带回家,家长也可以了解社团,赢得家长们的支持。
四、社团成员招收。通过前期的大量宣传,学生们对社团有一定的了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一期的成员大约四十人左右。考虑初三学生要准备中考,招收学员以初一、初二为主。招收过程,学生主动申请,填写申请表,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兴趣爱好、应该特点、未来目标。
五、社团建设。确定社团成员以后,选举一位综合管理能力强的社团成员担任社长负责人,协助指导老师管理权利社团成员。成立五个小组,并根据小组成员主动申请,自由竞选,每组选出一位组长,为后续社团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六、活动准备。确定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社团活动,根据活动主题购买相关器材。例如:安装遥控飞机,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选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
七、社团活动开展。
第一步,指导老师集体教研活动讨论确定社团活动方案,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已经具备的技能特点。确定社团活动主题和方案。
第二,根据社团方案主题,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动手之前,需要一两节课辅导社团成员开展社团活动背景和相关理论知识,确保后续活动开展的顺利。将产品发给每一小组,小组成员就眼前的一套半成品,讨论设计方案,小组再派一位代表介绍设计方案。每组都要给出设计方案,并且确定在方案设施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承担掌应的绝色。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给出建议和相应的评价,使得各小组方案经量优化。下一步,每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动手设计产品,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组成员需要发挥集体智慧、团队合作精神客服困难,优化产品,完成产品的设计。此过程大约需要两三节课时间。
下一步,社团成员可以按照小组分别携带产品到操场等空旷的场地试验一下,检验一下自己的产品性能如何,在此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各小组解决的问题。通过反复的设计、组装、试验、优化,最终产品设计出来。
第三步,开展产品比赛。例如:智能遥控飞机,可以比赛哪组飞机飞得高,在空中飞行动作多。比赛前也需要大力宣传,不仅仅需要社团成员加入,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观摩比赛,兴趣多数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招收人员做好准备。比赛过程中要有仪式感、要隆重,并且要设置奖项,颁发奖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八、社团建设管理补充意见。
1.平时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除了学校要完成的任务,还需要适当的布置回家作业任务,并且尽可能的要家长参与到过程中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加亲子关系,有利于亲子沟通交流。初中的学生处于叛逆期,做事等容易冲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利用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解决问题,更有利于亲子沟通,有利于社团成员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社团活动过程中小组建设。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团队团结合作整体能力强才是最重要的,并且这样的能力可以扩大,因为团队可以招收新成员,培养新成员,也就是说能力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因此,社团培养的社团成员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荣誉感。给每个小组起名,此过程小组成员自己讨论命名。平时活动过程中,对每一小组进行打分,实行加分制,增加对各小组的激励作用。一两个月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对优秀的小组需要奖励,激励各小组成员积极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小组评比打分过程中要相互打分,而不是各小组给自己打分,每次活动以后各小组分值要公布于众,增加分值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小组建设要放在重要位置,与班级管理的小组建设一样,要作为本校的特色长期坚持下去。
3.社团的自我管理。社团的建立和活动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个活动过程需要培养社团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是社团活动中需要的,更是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在平时的社团活动过程中,尽量发挥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辅导老师重头到尾的安排社团成员完成任务。除此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如加强社团小组建设和自我管理,小组组长领头,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期中,前期辅导老师监督,到后期辅导老师监督为辅,小组成员监督为主。这些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加社团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讨[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24(2): 42-44.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前沿, 2007 (4): 90-9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3): 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