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作文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 王巧莲

作文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练习写作时养成的作文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养成怎样的写作习惯才对小学生写作文更有帮助呢?我以为应养成这样几种习惯。

一、仔细观察的习惯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这为我们的作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才能发现、挖掘这些素材,要靠你们认真观察。只有你们认真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激起学生观察兴趣。引导学生从按顺序,细致的多个角度去观察,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写作前我让大家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上让大家先从不同角度观察,再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橘子,说橘子穿上了一件皮大衣,扒开桔皮,一个个桔瓣还披上了一层白纱,扒开白纱还看见了一个个弯弯的“小月亮”。有的同学拿来了红红的苹果,说像小姑娘的脸蛋。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着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

观察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内,应随时随地的去观察,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亲自去体验,这样的观察所得印象会更加深刻,观察更加具体,感受更深。

二、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学生天天有的内容。你们每天都会经历或看到、听到许多事情,一天下来,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事情都记录在本子上,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天天如此,这就是写日记。这对你们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要坚持天天都写。为此,我要求学生:日记的内容要真实。诚实,是一种美德,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不要说假话。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百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这要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如果要详细地记下一件事,既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那篇幅就要长些。如果要记的是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或从人家那里听到的一个知识,只要写下这个知识的要点,那篇幅就可以短些。总之,只要把该记的写清楚就可以了,可短的不要勉强拉长,可长的不要硬缩短。

另外,教师要常检查,重评价,多表扬,善于与孩子交流。教师要经常在孩子的日记本上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使日记成为与孩子的一种心灵交流,通过写评语,解疑释惑,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既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使日记成为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动力源泉。只有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才能具有丰厚的理论准备、信息储存,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读写结合的习惯

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破了读对写的重要性。课内,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作为训练语感的主渠道,引导学生揣摩语句,藉读启思,达到解读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感受语言的目的。首先加强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处理好朗读的语调,结合课文的内容富于变化,起伏适度,并且通过恰当的停顿、重音处理,体现节奏感。其次,引导学生在关键处“咬文嚼字”,对语言进行比较,提高他们对词语的感知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课文补白。给有些意犹未尽的课文进行想象补白。如学了《小摄影师》一文,想象这个故事后来怎样,学生想象丰富,续写的生动。

(二)仿写。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了《翠鸟》第一自然段后,孩子们能感受到作者如何描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知道了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时我便引导孩子们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鸟,仿照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方法按先总后分的段式写一写鸟的外形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从他们手中写出了各种和样美丽的鸟儿。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就可写《我爱故乡的      》。

这样,经常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古人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要厚积就不能只听老师一个人说,只读一本语文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吸收语言精华,让小学生从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我们班级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孩子们利用时间读了很多的课外读物,写了不少的读书笔记及感受,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写作前构思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布置作业后,学生拿起笔来就写,然而一节课过去了,学生的本子上却只有寥寥数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作文前没有经过认真的构思。假如把作文比作一座大厦,构思就是这座大厦的蓝图。作前构思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作文前编列写作提纲,做到胸有成竹并通过反复的训练,养成学生编列提纲的习惯,提高学生编列提纲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条理的作文。

五、修改草稿的习惯

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新课程标准在习作的编排上,非常重视作文的修改。习作写好后,要求对草稿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新教材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老师既要看是怎样写的,也要看是怎样改的,要表扬、鼓励那些认真写、认真改的学生。”教师在作文评讲时,必须通过示范修改,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必须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修改、交换修改、小组修改、集体修改……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学生有了作后修改的习惯,作文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六、写作时敢于创新的习惯

你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种物,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想,换个方式去想。只有这样,才能想他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真正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境界。具体的说就是,在指导学生“创新”的时候,注重引导他们:炼意求新,训练其思维的新颖性;选材求异,训练其思维的开放性;布局求变,训练其思维的独创性;行文求活,训练其思维的形象性

如:在写人物我的妈妈时,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写的都是自己生病,妈妈怎么照顾。我就引导学生注意选材,从小事情、小举动入手,写出妈妈平时关心自己的真实的事例。结果,大家写的作文非常的真挚、真实,充满真情!

总之,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使他们热爱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