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师民间体育游戏的指导策略
作者: 陈晓丽指导原则:
自由分散与集体游戏相结合的原则。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小型分散的特点,随意性较强,教师应把其融入到健康教育中,使这种分散的个体活动,与有规则、有组织的集体游戏相结合。如《滚铁环》,教师既可以组织幼儿独立进行活动,又可以组织幼儿集中在一起,进行具有竞争性的滚铁环比赛。
日常化与自选性相结合的原则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繁多,形式灵活,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的限制,教师应把民间体育游戏灵活机动地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如在餐前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多种小肌肉群游戏,如《大拇哥》、 《顶锅盖》、《拍手歌》、《玩叉绳》等,供幼儿选择,使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进餐。
整合性原则以民间体育游戏为主的新型体育活动,不只注重动作与技能,更注重幼儿体能、智能、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如《竹竿游戏》,教师先引导幼儿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又可组织幼儿跳《竹竿舞》,既能丰富幼儿民俗风情知识,发展语言和音乐能力,又能促进幼儿的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适量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游戏的特点、幼儿的年龄差异及季节变化,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在组织民间游戏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运动量,防止因兴趣高涨、运动量超负荷,而造成幼儿身体不必要的隐性损伤,还要注意因运动量不够而达不到锻炼效果。
组织指导策略:
正确把握愉悦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愉悦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指导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应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玩乐,同时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动作与技能的发展。如《抬轿子》,幼儿既可体验角色的新奇和快乐,又可在游戏中锻炼手掌、手腕、手臂的力量,学习合作、互助、团结。
分级分层进行指导幼儿园的孩子存在着年龄层次的不同及个体差异,教师在游戏中应多观察、多发现,探索适合的指导方法,并对幼儿的游戏做出及时的调整。
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民间体育游戏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幼儿的自主性强。幼儿可以自选材料、自由结伴、自娱自乐、自我学习、发现创新。那么教师就要观察,善于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及时予以肯定和引导。如《拍手》游戏在多次练习中发现,有的幼儿能拍出不同的节奏,还有的幼儿并不限制于只拍手,而把拍腿拍肩等动作也加入了游戏中。教师应根据情况,适时地进行引导,或者用语言提示、或者用动作帮助,对幼儿的创新玩法予以肯定。在自由玩耍中,幼儿能发现许多新玩法。如利用竹竿、易拉罐、纸、沙包等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进行多种民间游戏。
提供大带小的机会,让幼儿教幼儿如《打陀螺》这个游戏的技巧性较强,动作协调性的要求很高,教师一遍一遍地示范、讲解,孩子都难以掌握,教师这时尝试,让会打陀螺的幼儿去教不会玩的幼儿,效果很好。幼儿在不断地模仿中,互相帮助,兴趣高,而且掌握得很快。如踩高跷、跳绳等游戏都可提供大带小,幼儿教幼儿的机会,大班的孩子可以教中班的孩子踩高跷。
5.游戏指导中的安全教育民间体育游戏的自发性强,安全教育是首位的。教育应引导孩子形成规则意识,掌握游戏技能,主动应对、积极预防危险,不能因安全因素束缚孩子的游戏与发展。在游戏之前,应让每个孩子都有安全意识,不要伤到自己与别人,同时也要及时避开危险,保护好自己。在游戏的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孩子们的安全。
三、活动评价:教师有效的评价将促进游戏的质量。在进行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不可忽略对民间体育游戏评价这一环节,这种评价包括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
1.幼儿自我评价由幼儿自己进行,教师用语言启发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活动进行评价。如“我喜欢什么游戏,为什么喜欢这个游戏,……”通过幼儿自我评价,使幼儿对这种游戏加深印象,培养自我探索的能力,发展其综合素质。
2.幼儿互相评价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评价,教师用语言启发、提示幼儿进行互相交流性的评价。如“你觉得他们这个游戏玩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它玩得更有趣……”通过这种评价,培养幼儿的鉴别能力,交往能力,探讨意识,在评价中使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学会关注他人。
3.教师评价主要是以鼓励、赞赏为主,对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的技能、技巧掌握方面进行适当点评,启发幼儿选择最佳的游戏方法。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幼儿掌握民间体育游戏的方法及技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合作、独立创造的能力,使游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总之,游戏的评价既是前次游戏的总结,又是新游戏的开始,教师在指导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这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