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探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 李云洁英语学科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学生需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英语语言表达的技巧方法,学会运用英语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而在这一环节中,“听”则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学生需要在听明白的前提之下表达观点看法,对英语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素质课改深化的教育环境之下,英语学科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其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深入到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当中可以发现,在听力教学方面所呈现的整体现状并不理想,学生的听力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偏差,缺少协同性。从教学思路上来看,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这一教学环节,所形成的教学思路正确性不足,将听力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独立板块,没有加强其与其他三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很少会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听力教学处于形式化的状态,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会将更多的教学注意力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等到学生在积累一定英语基础的情况之下,才让学生去进行英语听力,这一片面的理念也会弱化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第二,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播放的听力素材往往是教材附带的磁带或者教材中的文章,趣味性含量相对较低,无法充分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听力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透彻全面的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对听力内容进行适当性的调整和创新。
第三,方式老套,缺乏针对性。在教学方法方面,绝大多数教师直接利用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听力音频,方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听力积极性。因此,针对这一系列的情况,教师则需要重视英语听力教学,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加以优化和调整,促使其朝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一)创设听力教学情境
如果教师在对听力音频进行播放时,还应用传统单一的方式,则无法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进而影响到听力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重视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以其身心发展规律为切入点,结合听力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获得理想的激趣效果。
例如:在“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的听力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动物单词卡片,成为“代言人”。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听力音频,要求学生倾听与自己代言动物有关的音频内容。听力结束后,学生则需要复述音频中与自己代言动物有关的信息。通过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实现听说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持有浓厚兴趣参加到听力学习活动当中,不失为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整合听力教学资源
在小学阶段,作为教授英语课程的教师,要重视听力教学,加强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用录音机等音频设备播放听力内容,还需要结合所讲解的听力内容,对现有的听力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灵活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视频、动画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其有效融入到英语听力教学活动当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听力材料展示给学生,如视频、图片、动画、文本等。营造良好听力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原动力的驱动之下,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英语听力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例如:在“My family”这一单元的听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family”这一主题整合相关的英语资源。在互联网上,利用大数据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收集《超人总动员》《精灵旅社2》《寻梦环游记》等英文电影,剪辑其中与家庭有关的影视片段。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其中的英文单词进行认真聆听,结合中文字幕加深对英语词汇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持有浓厚兴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高效化地推进听力训练,所获得的听力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听力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模块,是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以听力教学为抓手,借助创设听力教学情境、整合听力教学资源等策略的实施,改善听力教学现状,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耳”,让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得以发展,落实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英语语言的学习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