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体系引领小学英语课堂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李云洁

德育是从思想道德层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提升他们的素养和品德。作为人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德育。知识学习是重要的,但如果一个人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知识学习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小学生思想活跃,品德素质可塑性更强。因此,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尤其需要德育体系的辅助。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精准把握,借助德育的强大力量,给学生带来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一、巧借信息技术,营造浓郁感知氛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当代教育教学,德育属于五育之首,是教学因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德育就是说教,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难以顺利吸引学生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导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元。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师不妨从导入环节着手,营造出浓郁的感知氛围,触发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兴趣的助力下,以一种身心愉悦的状态主动投入文本学习探究中,快乐地进行阅读。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搜集整合趣味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兴趣点出发,选择适宜情境呈现形式,促使学习活动摆脱枯燥乏味境地,进入崭新境地。德育体系构建下的英语课堂导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先进思想理念。教师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科属性出发,找寻导学切入点,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便捷性特点,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在增强学生体验感的同时引发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渴求,为后续阅读活动的推进提供了情感上的辅助。

二、整合德育资源,激活多重认知基础

教学活动的快速推进需要科学有效的设计作为助推力。教材文本是语言教学的依托,更是学生思维的承载。顺利完成阅读活动,激活学生的多重认知,必须从教材文本着手,展开深度挖掘,尤其要对教材涉及的德育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经过多轮教育教学改革,当前英语教材在主题和内容选择上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德育因子更加丰富。教师不妨抓住学科属性和教材编写特点,从中搜寻德育因子,在资源融合中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英语教材涉及的内容维度较广,讲文明、关爱他人、爱护动物和环境、讲公共道德等内容都是教材的“热点”话题。这些话题中都蕴含着德育因子,能够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升级提供强大助推力。教师搜寻筛选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将其放大,激活学生认知基础和多重思维。

三、深挖文本内涵,触发深度进阶思维

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课堂,对教学活动展开深度探索。对学习的感知浮于表面,不能进行深度钻研探索,知识理解感知不透彻。这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弊端。要想改变教学现状,教师要有理性认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和调度,促使学生在渐进式的学习探索中完成认知升级,让高阶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四、优化活动引领,延伸学习探研维度

德育过程需要活动的引领。学生对活动的特殊兴趣,为德育体系融入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期待和兴趣点展开教学设计,发动他们从不同维度出发对知识展开探索,找寻教材中蕴含的关键性知识点,体会文本本身的情感倾向和态度观念,强化学生沉浸课堂体验。诵读活动、复述活动、竞赛活动、演绎活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都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触动他们的心灵。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对活动形式做出选择,无疑能更好地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够更好地彰显学习效果呈现。不仅让活动设置更加新颖独特,成功调动学生体验主动性,让学习认知更加深刻和丰满,更让课堂充满活力,为教学活动注入了充沛的动力。

五、结语

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学习主题。这些主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且在成长和探知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要从德育视角出发,展开积极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和人格品质得到发展与完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妨巧借信息技术,营造浓郁感知氛围。整合德育资源,激活多重认知基础。深挖文本内涵,触发深度进阶思维。优化活动引领,延伸学习探研维度。衔接课堂品鉴,升级英语学科品质。在多重教学手段的助力下,英语学习障碍被扫除,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程晓堂, 丛琳.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及实施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1-7.

[3]陈祥梅,苗兴伟.2022.德育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设计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