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理教育入手,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
作者: 邓洁琼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品德有着密切联系,健康的心理能促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现代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小学生品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我们的传统德育工作中,从心理教育入手,更好地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刚开学不久学生来报告:班里的男生小莫在男厕所里脱裤子了!其他男同学在厕所里围观、起哄!我马上找到小莫,在走廊角落表情严肃地教育他:性器官是我们的私密部位,我们不能让别人窥见……小莫低头认错。然而事情过去一个星期后学生来报告:小莫又在男厕所里脱裤子给别人看啦!这一次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流下了泪水。可万万没想到,一个星期后,他又故伎重演。愤怒于他的屡教不改后,我冷静下来细想:以前小莫虽不是十分乖巧的孩子,但也没有这种“出格”表现,而且还因字写得好代表班级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脱裤子”呢?
经分析我发现小莫会出现这些不雅行为,应该是心理出现了问题:小莫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小莫虽没有遗传父母的疾病,是个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小男生,但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伤害显而易见:因父母缺乏劳动能力,家庭收入低,虽有低保补助,但在吃、穿方面比不上班里其他同学,小莫感觉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父母因自身条件制约也未能对他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在小学低年级因年纪小,小莫没有感觉自己与同学有太大区别,但随着年龄增长,小莫变得越来越敏感:别的同学能轻松得到的东西,他却很难得到。没有漂亮新衣、没有新奇玩具……这让他感到“没面子”,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学校,因学习成绩平平,也得不到老师过多关注,慢慢地,小莫变成了一个内心缺爱的孩子,他渴望父母、老师、同学的关注却不可得。偶然间的“脱裤子”行为,竟然让他“倍受关注”,虽然他也意识到这是不文明行为,但“脱裤子”让他在同学面前感觉自己很“厉害”——你们不敢做的事情,我就敢!事情发生后,老师的单独谈话、父母的责备令他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变相满足了他内心的渴望,致使他控制不住自己,才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脱裤子”行为。
找出小莫心理问题的症结后,我立即采取行动,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对其进行“四心”教育:
一、细心关注,再树美好形象。
因为之前的不当行为,小莫在同学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学有意疏远他,这让原本就非常在意“面子”的小莫感到很失落。为了让小莫重新回归班级,帮小莫“挣回点面子”,我决定先帮他在班级树立起美好的新形象。
在学校里,我会比以前给小莫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经常给小莫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正确后马上给予表扬;对他的细微进步,也及时给予表扬:小莫今天的红领巾戴得很端正哦!小莫的作业书写得比很多同学都干净整洁呢!……让他真切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关注,满足他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让他在学习上越来越有信心,他在同学们心里的形象慢慢改变,再次树立起美好的形象。
二、精心呵护,重拾健康心理
为帮助小莫纠正用“出格行为博关注”的错误认知,我特意为小莫“量身定做”了一个“班级书法比赛”。
比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环节。在全班参与的初赛中,字迹端正的小莫顺利进入决赛。在决赛前,我找小莫谈话,告诉他这是一次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让他好好练习,争取拿到好成绩,小莫认真地点头。决赛当天,进入决赛的十五名同学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由全班同学集体投票,小莫作品获得了二等奖。接受颁奖时,小莫的脸上有羞怯的笑容,眼里有自信的光芒。小莫在书法比赛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足够关注,找到了自己在班级、在同学们心里正确的位置,重拾健康心理。
- 爱心常谈,树立正确观念
为帮助小莫摆脱敏感、自卑等不良思想,我决定与他进行一次“常谈”——经常性的谈心。课余时间经常找他谈心,夸一夸他近期的良好表现,聊一聊他的兴趣爱好。在“常谈”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绝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今后的生活。父母已经不遗余力的为我们付出了他们能付出的所有努力,而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付出的努力就是: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与同学不比吃穿比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长大后找一份好工作,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一段时间的“常谈”,小莫从当初的似懂非懂,变成若有所思,到后来明确表示:老师,你说的话,我都听懂了,我会努力的!后来,小莫也如自己承诺的那样,努力地学习,健康地生活: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发言;下课与同学和睦相处,比赛作业谁做得更好,考试谁分数更高……
四、家校同心,帮助走出误区
良好的教育,是家校合力的共同结果。每一次与小莫单独谈心后,每一次发现小莫进步时,我都会立即联系小莫家长,或通电话,或当面面谈,向家长细数小莫在学校的良好表现,让家长看到小莫的改变,同时也让家长在家里也与学校进行“同步教育”——在家里挖掘小莫的良好表现,如:帮忙扫地、帮忙收拾碗筷……等等,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小莫在家里也找到存在感和被关注的感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经过耐心的教导,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小莫再也没有出现“脱裤子”的行为,我们一起帮助小莫成功地走出了心理误区。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往往是不自知的,孩子的品行、心理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老师,更应该是孩子们人生的导师,当他们陷入困境时,让我们用自己的细心关注、精心呵护、爱心常谈、家校同心共同关怀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行,让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出自己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