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问课堂”促教师深度学习

作者: 杜颖

“生问课堂”,顾名思义,学生提问、质疑的课堂。在教学《倍的认识》这节课,因“学生提问质疑”的融入,课堂焕发出了亮丽的色彩——数学知识扎实地建构,学生的问题意识悄然增长,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

在《倍的认识》这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三次提问、质疑的机会。分别是:

课始提问,带着主问题进行探究。

师:看到这个题目,(手指板书:倍的认识),你想了解倍的哪些知识?

生1:什么是倍?

生2:学习倍有什么用?

生3:怎么找倍数?

......

师:今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探究“倍的认识”。

重难点处质疑,加深倍的含义的理解。

同桌上台汇报

白萝卜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生:谁愿意和我们交流?

生1:为什么:2个圈一起,不一个圈一起呢?

......

生2:为什么数5倍呢?不把圈起来的6份一起数呢?

......

生3:如果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一样多,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

师出示:

......

课尾提问,再生疑问,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对于“倍的认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如果在圈的时候有剩余怎么办?

师:不是整倍数的关系?谁来解答?

生1: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多1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2: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少2个。

师:真棒!以后我们学习了小数、分数还可以用小数、分数来表示像这样的倍数关系。

1.大问题教学,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目标明确,而且学生提的几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问题,直击“倍”概念的内涵,探究有重点。在课的结束,建立“倍”的概念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

2.质疑解惑,深入理解“倍”的含义。“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课堂上通过学生质疑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困惑处。“为什么2个一圈,而不一个一个圈呢?”看来,学生只知道找倍数的技巧:圈一圈、数一数,而对于背后的道理并不清楚,通过生生互动交流,明白了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就是看白萝卜里有胡萝卜的几个那么多,就是它的几倍,所以胡萝卜就看成一个整体圈在一起。

3.再生疑惑,思考无止境。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平均分有剩余该怎么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呢”这充分说明孩子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孩子们就会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把学习带入生活中去,就像老师在课的结尾说的一样,“我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是学习的最美状态,愿每一个孩子都保持这种最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