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管理之定义式仪式
作者: 国亚萍近年来,中小学阶段在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因此,如何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是教师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应始终践行的,而班主任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一个定义式仪式来见证学生的成长过程。定义式仪式是叙事心理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让学生或家长在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见证下,讲述成长过程中的发生过的一件小事,这个仪式是有力量的,可协助人恢复或重新定义他们的自我认同。
在班级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叙事疗法让在场的教师和同学作为见证人,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发生过的一件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小事,这样一种小事对自己的影响,其他学生作为局外见证人,重述故事中吸引自己的部分,有哪些会影响自己。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学校生活中所发现的一些小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是故事的主角,故事的内容能够体现出自己慢慢成长的过程。就是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一种特殊的场合表达出来,那么大家都是见证人,这样一种见证式的叙事疗法能够为学生重新铺设一个印象平台,恢复对自我的认同,塑造健康人格。
通过“定义式仪式”让学生在他人的见证下重新定义自己,以此引发同学间的相互认可,继而重塑班级状态与氛围。每当涉及这个环节,班级中都会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吸引学生认真倾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成长的经历,是悄无声息的,也是花样多变的。只有他们将其讲述出来,让全班同学做见证时,他们才能够慢慢去体会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付出与精彩。与此同时,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别人在眼中自己长大的样子,这样才能恍然大悟,感谢自己一直在成长。在课堂上,学生一起分享成长故事,教师也能够与他们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能够说明学生真的在长大。
教师在设计叙事疗法的定义式仪式时,需要分三个环节。首先是影响性提问,需要结合学生的故事和经历,进行一到两个系统性的提问。其次是反思性提问,让学生反思其他人的分享,让更多的人参与互动交流中。最后是教师的点评、引导和总结,能够对学生表达出肯定、认可、意见、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教师依照上面环节分成三步走时,可以发现,不仅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越发频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例如,有的学生写到关于学习的相关事实,表达出来之后、很多学生也能发现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不过是我的脑子死机了,重启一下就好了。还有的学生会说:“我不懂尽全力是什么样的感觉,努力?我好像学不会努力,从刚刚入学就没有尽过全力学习。”因此,关于学习,基于叙事疗法才能够让学生真实反馈,使得更多学生愿意参与进来,在学习态度方面达成共识。对于学生与父母的相处,很多学生也会表达出自己感受,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感谢。很多学生认为父母重视成绩多过自己,因此就这一点内容,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将自己的感触表述出来,最后达成与父母相处的共识。对于未来,有的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插述出了很多,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有自己的努力。对于一些目标比较清晰的学生需要加强他们对于行动上的指导,他们在辩论、讨论的环节中,可以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受欢迎的人。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直面班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使处在漩涡中,也要相信闪光事件,时刻记住去观察去发现去改变,相信故事的力量。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故事的聆听者、参与者、讲述者,人人都是班级里的“小主人”。同学们在彼此的故事中,幸福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以定义式仪式见证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