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 马洪思[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和教育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凸显出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德育环境、德育实践等方面,探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
一、引言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形势下,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和教育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德育环境、德育实践等方面,探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二、德育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的主题节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同时在各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将学科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运用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关注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素养。
3、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功利思想蒙蔽了一些人的双眼,急功近利破坏了教育的规律。家庭、社会等教育的缺失,使我们当前的教育存在着“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现象和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白成材先成人,育人先育心的道理。德育的不足会让青少年学生精神缺“钙”,好的人格建立不起来。厚德才能载物,才能行走致远,尤其是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刻不容缓。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三、师资队伍: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师资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力量。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评选师德标兵等活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扎实涵养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提升德育教育能力。教师在德育教育实施中占有主导地位,学校在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时,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自我修炼,另一方面为外部培训。学校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教师在德育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调整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通过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打造一批德育教师队伍,做好物质和后勤服务保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3、建立德育导师制度。“德育导师制”是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德育工作模式,具有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特点,强调“每一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为每位学生配备德育导师,负责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等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关注和科学规划未来人生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塑造健康人格的帮助,并及时矫正学生思想,纠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德育环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墙、宣传栏、电子大屏幕等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伟人等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找到前进道路上的榜样示范。
2、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通过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德育引领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开导。
3、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会、专家报告会等活动形式,把家长请进学校,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管理要求和育人氛围等,支持学校的工作,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与社区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成长环境,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育人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关注网络环境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公众号、开设网络课程等方式,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三观”言行和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学生“三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
5、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需求,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关注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话语权、活动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五、结论
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教育、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提升师资队伍的德育教育水平、进一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教育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 强.“德育导师制”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动态,2023,4(11)
[2] 蒋泽韬 .高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探究.教学动态,2023,1(3)
[3] 江 波 .新形势下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工作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23,4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时期高中德育多元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YB111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