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

作者: 杨维娟

给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0

学生升入初中以后,思维方式,解题习惯等还是沿用小学里的一些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以至于每当作业完成批改后,总是能听到一些同学的叹息和抱怨声:“怎么就写(算)错了呢,我本来是会做的呀,真可惜”,这部分同学出现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一看是会,一做就错”,这已经是他们的“专利”了。其实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在理解题目,解决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不防给他们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学会飞,学会飞得更高。

一、善用对比练习,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双慧眼。

对比练习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以分析综合为基础,通过比较区别条件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使得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入。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能力。对于类似的题目,学生往往会用习惯性思维去理解,以前是解决什么问题,现在肯定也是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导致在理解题目上出现了偏差,回答问题起来往往牛头不对马嘴,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其实只要再细心一些,再观察仔细一些,是能够完全做正确的。

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在数轴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表记录的是我国8个城市的某天最低气温:

请将这8个城市的名称按气温从低到高的顺序重新排列。题目中要求的是将城市的名称排列,在做作业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写了气温的排列,从而出现了错误,在重新订正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在做练习时,又出现了这样一题:如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的最低气温:

请将各城市温度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由于受上了题的影响,学生在做题目时,一看前面的标题,就说会了,然后把名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了出来。对于出现此种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学会观察,没有学会理解题目。如果将这两题放在一起做个对比性的练习,那出现的情况肯定会绝然相反。可以让他们先观察,然后找出两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来解决题目,相信大家肯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仅仅只看前面的标题不行,要想寻找到解题的钥匙,必须要有一双能够会发现的眼睛。而这样设计对比练习,是以启发学生思考来获取知识,要比教师直接“灌输”印象深刻。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数形结合,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双巧手。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贯穿于数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特别是进入中学以后,需要接触一些全部用字母表示的题目。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但是没有深入,只是浅层次的学习。如果仅仅靠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非但难以理解题目,而且会对这类题目产生恐惧心理。但是只要将数轴和这方面的练习加以结合,则会出现另一片天空。

如在学完有理数加法中,有这样一题:己知a<0<b, > ,用“>”、“=”或“<”号填空:(1)a      b;(2)-a      -b;(3)a+ b     0;(4)(-a)+(-b)      0;(5)a-b     a;(6)b - a      b。学生在做此题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来看,会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从而不管三七二十一以完成任务为主,只要写满就可以了。这些同学可以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只要联系前面学的数轴这部分的知识,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根据题目意思,在数轴上正确的描出a,b,0这三个点,并根据问题中出现的再描出-a和-b这两个点,如图:                                   从图中很轻松就可以明确a<-b<0<b<-a,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结合数轴很清晰地反映出了(3)至(6)题的答案。而如果你要靠想象来完成此题的话,要求是非常高的,可能仅仅有小部分同学能够达到要求。而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化繁为简,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突破思维定势,相信所有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所以在解决问题中,勤动手,巧画图,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三、借助相互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张巧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展示探究的过程与探索的结果,都需要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进入中学后,数学语言须具备更强的逻辑性和更精练、准确的词句要求,甚至某些词的运用、某种叙述的顺序都有其不可替换的独特性,精确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解题,更要会说思考的过程。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分类这一课时,就可采用语言训练的方式,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来解决本课知识的重点以及难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学过的数,并适当举例。在说的过程中复习以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旧知。在所说的这些中,再让他们自己先读一读这些数,再想想可以将所有的这些数分成几类,你打算怎么分,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这样在说的过程中,在与同桌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将原有知识巩固了,而且还可以通过读数,从数的读法上去考虑分类。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也对自己归纳总结出的分类记忆犹新,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只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从手、眼、口这三个方面入手,相信隐形的力量将会化成有形的成绩,让每位同学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涯中,并能取得不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