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化差生在课堂
作者: 万慧 吴越秀 孙丹丹 程金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40分钟里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如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等。要完成这些课堂目标,40分钟的课堂教学必须是高效的。但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觉得要有这样高效的课堂,却有些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这些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差生,如果老师不顾这些学生,只是一味向前冲,那么,这些学生就越来越跟不上步伐,渐渐地就脱节,那就永远也无法补救了。
一、首先,我们应按差生的不同特点,把差生分类,再进行转化。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差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学习成绩较差,其他素质尚可,而且也比较勤奋,这类孩子主要是学习方法上有问题,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类:学习成绩很差,接受能力不强,而且比较懒惰,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自觉性,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第三类: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劲头不足。这类学生主要是没有立下自己的人生志向,学习缺乏动力。
二、注意运用对差生的转化方式。首先,要熟悉他们——真实评估差生学习能力。每位学生的智商不同,在课堂上所呈现的学习能力也就不同,老师要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对差生的智商、学习环境、学习态度等都要心中有数,不贬低他们,也不“揠苗助长”,搞的两败俱伤。我们对他们的成功教育是让他们在自己智力基础上进行学习与发展,并且愿意学习。其次,我们要走近差生——让他们要买我们的“帐”。差生敏感而脆弱,有的逆反心理强,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持抵挡情绪,因而我们的辅导常常是吃力不讨好,我们就会认为这孩子没救了,对他的转化失去了耐心,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我们的好心辅导并不“买账”。老师要走进孩子的心底世界,让他们接收我们,才会接受我们的帮助,也才会配合我们的辅差工作。
三、加强对差生课堂辅导,课堂中多给差生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差生的辅导尽量放在课堂中,因为他们下课也想玩,这就需要提高课堂中的辅导效果。如果课堂辅导老师不落实。只顾打击和埋怨学生,那么差生辅导就走进了死胡同。此外,在课堂中,应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互议互学”议重点、难点、疑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这样既有利于差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差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差生听取优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