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机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 季明福

一、中职学校机械课程的现状分析

机械工程学科的课程是机械工程教育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及综合运用。作为其重要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与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特点是理论性、逻辑性强、实用性强,对培养机械工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能力及素质的新要求。现在机械基础类课程群中包括的各课程内容普遍存在三种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一般都存在知识陈旧的部分,和现代科学水平不符;二是有些内容在相关课程间重复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三是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顺序衔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1.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思路很大部分是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选用上。因此缩减、整合老教材,增编新教材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2.灵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课堂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果能有效实施的保证。

三、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模式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定位、企业对于员工等需求与要求在具体企业背景、企业环境与具体工作任务中找到有机结合点。以能力递进为方向,让结合“实情”的校本进入课堂,让职业技能训练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课堂;采用实物、仿真、现场、互动、开放、生产性多种教学法,并灵活运用考教分离、理论+实践、操作与考核分离、企业+学校、顶岗业绩+实习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践行“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的理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教师走“产、学、研”的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机械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使教学梯队的结构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