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课堂,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作者: 石帆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智慧课堂环境下的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JKLX-122)研究成果。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各种颠覆传统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此起彼伏地涌现,如智慧课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其核心是重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形态,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下教育现实的强烈诉求,其中以智慧课堂最为典型。本文围绕着智慧课堂教学,分析了它的涵义及特点,也阐述了它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事实证明,智慧课堂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智慧课堂;自主学习
一、智慧课堂的涵义及其特点
智慧课堂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技术与教育改革融合的必然,它将教育现代化凝聚于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化交汇于师生互动、教育智能化聚合于学生智慧思维,是当下教育改革研究不可忽视的焦点。
它具有以下特点:
1.交互性强
相比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过程。互联网具有交互、开放、共享等特征,是天然的知识传播、创新与分享的媒介工具。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于教育教学,促生了智慧课堂的生成。智慧课堂在大数据催化剂的作用下,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封闭,走向了开放,赋予了学习以自主自由的内涵。智慧课堂最为凸显的表征则是其交互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关系、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关系不再是传统课堂中师生间的线性交流,而是以师生互动为经,生生互动为纬,建构成的网状场域。其次,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困缚于传统课堂只能教授有限的教学内容,而是以大数据为媒介,无穷无尽延伸的教学资源链。最后,课堂教学模式不再囿于显性的实体课堂中,而是显性实体课堂与隐性网络课堂的并行。
2.凸显人性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遵循“授—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教材”“被学习”。无疑,学生原本统一的认知与情感过程就这样在教育实践中被人为地割裂,成为规格统一的“标准产品”。学校教育普遍陷入了“结果大于过程,规范高于创新,认知重于情感”的尴尬境地。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课堂中,教师遵循教育的人性化原则,以生态视野将学习者视为一个不断生成、不断建构的生长体。“一切皆有可能”,教师在智慧课堂上不再是单一主体,而是宜时顺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自主成长。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习者互动,或倾听,或引导,或互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身份,并及时将互动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应用到教学中。课堂成为教育双主体对话的空间场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相互辉映,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使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培养生态化人才的动态自组织系统。
3.教育创新性鲜明
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课堂固定化、教材统一化、答案标准化,并将其贯穿在“背—讲—批—辅—考”等教学诸环节,固守各自相关程序,这样的流水线大规模的“生产”,教师和学生完全成了程序的附庸,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从而也远离了教育的创新性。大数据的“信息零距离”特征满足了后工业时代下个体对个性化强烈诉求的需要,折射在智慧课堂上则表现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保持零距离接触,这一有效反馈信息的机制,无形之中形成了智慧课堂的显性交互性。大数据的“用户去中心化”特征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智慧课堂上以每个学生各自为中心或若干学生自由组合,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保障,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数据的“资源分布式”特征表现在智慧课堂上,以富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和学习的自控能力,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创新。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阶段,通常是教师开展基于个人经验预设的备课,缺乏科学性和精准性。而智慧课堂教学在课前阶段开展线上线下的预习活动,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预习效果。同时,大数据技术赋能,用科学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并开展精准二次备课。与传统教学模型下的教师依靠个人经验开展备课相比,智慧课堂培养了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备课也更加精准和有据可依,更加了解学生的学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二)课中——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数据驱动下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型,课中教学环节都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中环节,教师一般的流程是在讲授知识和讲解习题之间重复。智慧课堂在自主预习的环节已经帮助学生发现了不懂的地方,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地学习,同时教师依据互动课堂发起的在线题库答题到线下课堂精准调控是有科学数据支撑的精准重复,减少了教师在授课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重复工作量。同时,通过数据呈现,教师还能够精准了解各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开展个性化的精准辅导。
(三)课后——引导学生课堂练习更精准,复习更科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后阶段大多是学生自己线下完成课后作业,作业量大却没有针对性,教师也花时间批改大量作业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智慧课堂则是在课后阶段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布置作业从线下也搬到了线上。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后巩固形式,学生的课堂练习更加精准,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科学。同时它能够缓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批改大量作业的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下次备课提供了有据可依的精准指导。
三、智慧课堂增强素养提升
以八年级七班语文教学为例,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强力赋能,在初中课堂中开展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实践,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提供了精准和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精准学情自查提供了最真实、最客观的数据参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方式和知识灵活应用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主动性效果非常好。
综上所述,智慧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妙用数字资源,构建智慧课堂[J]. 林秀清.江西教育,2020(09)
[2] 以翻转课堂为手段,打造中学语文智慧课堂[J]. 辛旭.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S1)
[3]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打造语文智慧课堂[J]. 包德华.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2)
[4]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及创新研究[J]. 姚步弼.新课程,2022(41)
[5] 初中语文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 刘婷.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12)
[6] 智慧教学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李雪影.中学语文,2022(33)
[7] 转变教师角色,建构语文智慧课堂[J]. 朱志刚.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