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
作者: 杨秋芳摘要: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以愉快和满足为目的,自主选择、开展、交流的积极的活动过程。它让幼儿教育过程建立于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让幼儿充分体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以促进幼儿全面素质形成、发展与提高。通过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儿的区域活动,让幼儿置身于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中,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 区域活动 幼儿 自主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明确提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地处物产丰富,毗邻白塔湖湿地公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依据我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必备的基础材料,与幼儿收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把不利条件变有利条件,开展丰富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乡土资源结合主题内容,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
(一)充分利用区域墙,让墙饰成为幼儿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以往区域角的墙饰大多是老师的事情,主要作用还是为了装饰,孩子们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与墙饰极少产生互动。随着乡土资源融入区域环境,教师在布置区域角的墙面时,更多考虑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地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例如:在“美丽的家乡”主题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协商布置教室墙饰,鼓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家长的物资、美食、人文景观等资料,孩子们借助墙饰乐此不疲地向同伴介绍家乡的知识,“五金之乡”、“斗门菜市场”“白塔湖湿地公园”等名词一次次从孩子们口中出现。在“亮眼看世界”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到野外观光、春游等活。回园后,在来说提供的简单背景图上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表现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知识经验。
(二)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语言、动作、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创设具有斗门农村特色角色区、探索区、音乐区、阅读区和美工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比如在“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中,创设自然角,嫩绿的豆苗、蒜苗、奇形怪状的石子,为幼儿营造出丰富且鲜活的微型自然界。
二、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材料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1】材料对于区域角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草、野果、野花,各个季节都不相同,它们都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2】它们既是引导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还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事物的中介。那如何收集具有教育意义的乡土资源呢?
(一)教师积极收集,教师间相互交流、研讨,拓展思路。把乡土材料分类成: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植物类、日用品类和昆虫动物类等,为开展农村幼儿园的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二)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利用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幼儿区域活动的价值,让他们了解到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及作用。同时要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和教玩具,激发家长积极性。利用家长和自己孩子收集来的物品开展亲子创作活动,也可以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兴趣。
三、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3]是孩子和知识间的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4]所以,教师应十分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一)植物资源的利用。
我园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些易长的蔬菜和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观察记录。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识别、比较、分类。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种子、野果、树叶、稻草、松果等进行巧妙的利用,如:美工区用这些材料装饰蛋糕盘、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体育区利用竹木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如跳竹竿、走木桩等。
(二)动物资源的利用。
对幼儿来说自然界“神秘”的小动物特别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一同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就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是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的,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
(三)是自然物质的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沙子搬进了“玩沙区”;高低不同的小树墩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幼儿还可以用木材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山区山涧、小溪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卵石比比皆是,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卵石上画画、拼搭和建构游戏,利用卵石玩走石墩、跳房子、比比谁的小石头多等游戏,促进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数数能力的发展。
(四)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拥有与众不同的区域活动内容。毗邻“白塔湖湿地公园”的斗门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特色产业、旅游景观。因此,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参与角色区露营的活动,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5]同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幼儿交往能力。
四、将活动区扩展到家庭之中。
我们还把活动区扩展到幼儿家中。首先请家长为孩子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画、捏、剪、折。还可让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比如帮家长拣蔬菜,帮家长做饺子或饺子皮。只要家长肯放手,孩子就会很乐意地做。同时还增强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6]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时,还应该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4
[2]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教育,2003
[3]吴荔红.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学前教育,2007
[4]张晓琳等.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学前教育研究,2007
[5] 肖莎.谈乡土资源的利用.早期教育,2004
[6] 师云凤.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