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研究
作者: 董银月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实施,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为总体目标,充分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水平,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将民族文化融入现实教育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正确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文化和艺术,慢慢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艺术素质和道德修养,进而真正落实道德教育,使学生塑造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为学生将来的快速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民族文化;浸润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文化逐渐涌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民族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传承我国优秀道德文化
我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中国文化。其中,孔子、老子等著名教育学家的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之上缘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国学经典,从而增加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吸收其中的精髓,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大学》一书明确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话是古代先贤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最深刻的认识,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精髓。
二、融入我国优秀的家庭教育文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依据社会现状,在课堂教学中融进一些与亲子教育有关的内容。例如,留守儿童问题早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相关人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感恩的观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保证自己拥有充足动力,使学生不断全面发展。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礼。”,这种名言佳句包含较深的大道理,是学生们学习的经典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这些名言警句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节约食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俭的好习惯。
三、传承当地优秀民俗文化
在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一直维持着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程内容与当地民族文化有机融合,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爱好,从传统的处于被动学习变化为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造成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
不同的民族,在端午、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有不一样的风俗人情,老师可以按照不一样民族的特性,设计方案不一样的专题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可以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当地民族风俗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传承我国优秀爱国主义精神
在我国做为全球四大古文明之一,拥有比较丰富的历程和历史文化遗产。老师在向学生解读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的内容时,应灵活运用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此外,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能力,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不断强化对自已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
五、设置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要想利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将民族文化内化于心,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提出一些难题,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讨论这种难题。那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对学过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记忆,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延续文化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美丽,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和关键意义,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因此,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有哪些?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近代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创新有哪些关键阶段?在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往与自主创新过程中,中国文化还是中国文化吗等等,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深入探讨,并解决问题。学生探讨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加重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的过程。
六、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艺术积淀。如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深层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为导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庭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亲情,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李娟, 宋文波. 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20(28).
[2]黄庭香.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8):62.
[3]方雪英.挖掘学生的内驱力,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扬——浅谈《传统文化》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