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谷池

摘要: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心理动机的一个过程,在激励策略的刺激下,能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而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遇到较难理解、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信心,导致之后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应多研究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增加对物理的学习热情。通过观察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物理教学的课堂情况,笔者发现激励策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激励策略;学习热情

在新课程改革与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靠死记硬背是完全不行的,如果学生具有物理学习思维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面对枯燥、逻辑性强、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热情,是一个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在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平时相处过程,教师都可以通过言语、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赞扬、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式不合理,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初中学生对于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吃力。而目前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灌输式教育为主,“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1]。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实验,但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习惯于一个人唱“独角戏”在讲台前进行演示实验,即使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也没有明确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分工、实验步骤等,没有激励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探索实验结论的热情,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凑热闹摆弄实验器材,无法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

(二)学生有畏难心理,不能摆正学习态度

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级阶段,物理学科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都是比较难学的学科[2]。初二物理知识一开始时以记忆为主,知识点较为简单,较容易掌握,很明显学生学习态度好学习热情高。随着物理知识的逻辑性逐渐增强,一些课上听课不够认真的学生,出现了概念难以理解,知识点掌握不牢固,题目不会做的情况。有些学生知识点背的很牢固,但仍然存在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中问题的现象。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存在畏难心理,课上学习物理的热情不高,不能摆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二.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契合初中生思维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的学生不管在日常生活还是课程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的。初中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有时爱表现又容易丧失信心,因此激励策略对于初中学生是非常有效的,契合初中生思维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激励策略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信心倍增,也会让学生由内到外地产生自发的、积极的学习动力[3]。同时,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还没有形成物理思维,教师通过激励策略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未来物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契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接受的快慢程度有所不同。尤其对一些物理学困生来说,由于知识点难以理解,经常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因此采用激励策略可以在教学过程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具体解决,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同时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回答都能给予以充分的肯定、赞扬与鼓励,既可以增加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自信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有助于发挥学生在物理课堂的主体性

教师应用激励策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出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课堂环境[4]。教师演示实验转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师讲解转化为提问引导学生讲解,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合作进行实验自主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地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

三.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启发式预习

课前自主预习对于学习物理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使用激励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便成了教师需要提前思考和安排的任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自主预习内容的时候,既要设置好学习目标能达到简单了解即将要学习的课程概念,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热情,让学生迫不及待的期待新课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引导式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励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去探索学习。其中,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学来说,也是功不可没的。首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通过不断地提问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对于不同的学生提问时都应该掌握一个度。对于物理学困生来说,如果提问比较难,会使他丧失信心,如果太容易,会使他感觉被羞辱。对于爱思考的学生就提问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这样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

(三)竞争式激励

利用初中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差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竞争激励评价,对于物理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非常有效的。在物理课堂中,竞争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也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竞争学习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在小组竞争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取长补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课上面对几十个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对每一位同学都进行针对性辅导,而小组竞争恰巧能解决这个问题,组内成员为了小组的共同成绩,便会帮助组内的学困生,具体到每一位学困生的弱项,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大大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荣誉感,竞争式学习尤其是小组竞争,为了不使整个组荣誉受损,很多学生都会在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地克服自己的惰性。

(四)精确式反馈

作业的布置也是需要教师花心思的任务,作业要精,按层次去布置作业,同时布置作业时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心理。教师要对课后作业进行精确且及时地反馈,基本题要全批全改,重点题要细批细改,学困生要面批面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是比较在意的,比如平时的家作,教师批改完发下去之后,学生看了一眼便放在旁边,没有提前订正的习惯。但当给学生的选择题、作图题等标上错了几个得分是多少后,在课间会发现一些得分比较高的学生开始兴奋的“炫耀”,一些得分比较低的学生也开始好奇自己怎么错了这么多个,错在了哪里,开始借同桌的作业进行订正,还有一些同学发出了懊悔的声音,宣称下次一定要错的更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确的反馈,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作业适时的给出不同的激励性评语,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激励策略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契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本文的研究中,详细介绍了课前启发式预习、课中引导式提问及竞争式激励、课后精确式反馈、平时交流式谈话等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笔者的实践得出激励策略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还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学习态度去面对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芳兰.浅析激励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7):105-106.

[2]周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感激励策略实践研究[J].中外交流,2019(30):165.

[3]万占军.激励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2(12):38-40.

[4]华红.浅析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