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育人故事
作者: 郭青英 陈蕾每当我听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这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旋律时,心情都很亲切激动,不由得跟着唱起来---是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弹指一挥间,走上讲台二十六年,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我就会产生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严,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何为师德之魂?我觉得就是无私奉献,对待学生有爱心、耐心、尊重与包容。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虽然有时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还是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启蒙引路,我要对得起家长对老师的这份信任!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面对每个学生。在工作中,我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每天都有一点一滴的收获,每天都有一言一行的规范;告诉学生要团结友爱,要有感恩父母的心态;教育他们应该有的责任心,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泰戈尔也曾叹道: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爱,让人心中充满阳光。在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托起希望的过程。
记得教一年级的学生时,有个小女孩胆子特别小,下课时我就和她拉家常,有一天我和她聊天得知中午妈妈不在家,让她在外面买着吃。放学时我就把她带到我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后来小女孩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
教师的爱,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的高尚的爱;教师的爱,是“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和血”的无私的爱;教师的爱,是“有教无类、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教师的爱,是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这样写道。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爱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只有爱的雨丝才能使枯木逢春。
有个小女孩,四年来语文考试成绩从来没考及格过,家长在外打工,老人又不会,没人监管辅导。后来我在课间给她补课,给她谈心,在升五年级的期末考试中考得了九十分。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有时和朋友谈职业幸福感的话题时,我淡淡的说:“选择老师,就选择了甘于清贫,只要心中有一份满足,就是幸福。”是呀,在老师的工作氛围中,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点点进步,行为习惯有一点好的改进,我们老师是不是为他们感到无名的欣喜呢?
当和学生分享他们的进步时,当要改掉他们的缺点时,我会及时地平等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求共同把孩子管教好。得到学生的喜欢,家长的好评,领导的支持与认可,我也是感到满满的职业幸福感!每天早上听着孩子们整齐的朗朗读书声,我会感到特别舒心,孩子们又开始了充实的一天!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国家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永远不变的就是教师的师德师风了。我愿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上善若水”,我们教师就是“善利万物”的水。当其为雨露,则润物而无声;当其为云霞,则遮天以蔽日;蜗居斗室,则平静而安详;平淡是我们的本色,耕耘是我们的脚步,无悔是我们的追求,燃烧是我们的价值!
永远记得踏进师范院校时,正楼中间的几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将会一直把它作为工作前进路上的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