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英语教学
作者: 沈志强英语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很难掌握(精通)的一门学科。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能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如何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开展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显得至关重要。
以下就英语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英语学习的动机
(1)学习态度,教育学家苏联包达列夫的研究结论表明: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其活动潜能的发展。英语学习态度是学生对英语的评价及其相应的学习行为的倾向。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无正确的评价是决定其能否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的内部条件。我认为,学生学习本族语有一种强烈的动力,而进行英语学习时,视其为英语工具学科来掌握。
大部分学生随着内容的复杂,难度的加深,课文容量的增大,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并认为并非要以英语的掌握作为生存的前提。这种学习态度必然影响其积极学习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2)学习兴趣:英语兴趣对于学生成绩的取得,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永远是老师永恒的课题
(3)学习情绪:情绪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情绪是学习过程中所持有的心理体验,它不直接作用于学习;但其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积极态度增强学习主动性,勇于大胆进行创思活动,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根据动机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表扬、鼓励学生,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大纲明确规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其目的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用传授知识的形式当然不能培养学生交际的保证,用机械重复的方法也练不出真正的交际能力。许多有经验的外语教师实践充分显示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一)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与特定的英语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是在特定的学习空间产生的。因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听的机会,它是创造语言环境的一种较好的办法。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母语而冲淡英语教学气氛,使学生始终沉浸在英语语言环境中。联系实际,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到循序渐进,特别是初中低年级阶段,教师在上每堂课前,可将课堂用语分解在每次教学之中,并借助于图片、实物、表情、手势等辅助手段,让学生能听懂教师语言表达的意义。如,“Open your books!”“Let me see! 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等等,通过长期的积累,耳濡目染,学生自然会听懂许多课堂用语,也为他们以后的言语教学交际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组织英语游戏。是创造言语环境,发展口语技巧,巩固词汇语法和训练发音的有效手段。游戏方式对学生学习意义重大,它会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气氛和环境中,去猎取语言的精髓,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也将乏味枯燥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言语交际。它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或制作简单的道具,利用教室作为舞台进行表演等。
2.设置直观情境:即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借助视觉辅助物设置语言环境。例如,在学习 adj 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可先让三个学生站在一起,其他同学边听边猜老师所说的每句话:A is taller than B; C is tallerthan A; C is the tallest ofthe three,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形象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乐于参加,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情绪也能充分地调动。再如,在学习购物对话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临时购物中心,事先请同学们准备教具,轮流当售货员,What can I do foryou?其他同学轮流购物,并用不同的方式直接说出购物的名称:“I want······Please”“I’dlike······Please”,用此方式组织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话语的意思,语言形式,而且了解语言的功能,使用场合,这使学生交际的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生动形象,直观有趣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直观媒体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对知识的识记,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借助于全面的电化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总之,教学中,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借助于多种组织方式,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增强教学效能,正确运用教学策略,理解记忆策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路,扩展、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