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杂乱到有序,剪拼中感悟拼角
作者: 张雅莉 符俊“拼角”作为第三单元最后一块知识,内涵丰富,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还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用一副三角尺怎样才能拼出钝角”引出问题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明白2个角拼出的新角中既有锐角又有钝角。
在学习拼角之前,想着二年级的孩子缺乏空间想象力,而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在课堂上再来动手操作肯定是探究的不够深入,所以我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而且便于拼角时学生用语言好描述,我把一副三角尺上的角用序号给标出来,这样孩子描述时可以直接说几号角和几号角可以拼出什么角。在新授这节课时,孩子们积极性也蛮好,虽然每个孩子不能全面有序地说出全部拼出的钝角,但都能说出自己用几号角和几号角拼出了钝角,也算是解决了本节课浅表性的知识。在进一步的探究中我逐步引导孩子们有序的来拼,思维活跃的孩子立马会意到我的意图,说出先固定1号角,用另外一个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与1号角来拼,依次类推,在小组交流中采用固定1个角,用另外一个三角尺上的分别与这个角拼,这样做到了全面不遗漏的拼出了所有的角,在拼的角中继续观察发现总结出拼角的规律。原本我以为通过动手操作又经过一节课的交流,孩子们应该掌握住了拼角知识。但是课后作业反馈中孩子们的错误是惨不忍睹,让我不得不思考如何继续进一步巩固拼角知识。
周三上午批改完作业,在办公室和经验丰富的牛老师交流关于拼角的知识,我感觉掌握的不好,牛老师同样反馈说孩子们的作业是一塌糊涂,牛老师说准备晚上继续让孩子们拼角。在和牛老师的交流中我受到启发,根据教材42页做一做“从二副三角尺中选2个,分别拼出锐角、直角和钝角”,我设计了一道动手操作作业:从二副三角尺中任选2个角拼出锐角、钝角和直角(有序的拼出),把你拼的结果贴到下面空白处。针对学生拼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在拼角的过程中三角尺不够用,孩子又不可能把拼的角给一一画下来,拼出的角又非常多,而操作过程中你又不可能让孩子买个十多副三角尺来拼角,所以我想到把课件上的三角尺图片编辑到一张纸上,打印出来,让孩子们先剪再拼贴。这样拼贴的过程可以留下痕迹,所有拼的角都可以直观呈现在一张纸上,孩子可以非常直观对比再进行分类。下午放学,我把这道动手操作的作业布置下去,大概晚上8点多的时候,陆续有几个家长给我发信息说,张老师我感觉你这发方法非常好,昨天拼角的过程中我家孩子还糊里糊涂,迷迷糊糊的拼,今天你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剪下三角尺再拼贴,我家孩子钝角拼出来6种,锐角拼出了2种,直接拼出了2种……
第二天我把学生的作业收集上来,慢慢欣赏,孩子们虽然不能做到全部拼出来,但是每个学生至少拼出来六七种不同的角。接着我又花费了一课时的时间,先让同桌花费10分钟左右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拼的角,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拼角的方法。
生1:我选了两个双胞胎三角尺(完全相同的三角尺)来拼,用2和3拼成了钝角,用3和3成了钝角,用1和1拼成了锐角,用1和3拼成了直角。
生2:我选了两个不相同的三角尺来拼,我用1和4拼成了锐角,用2和4拼成了钝角,3和4拼成了钝角。
我继续引导学生用一副三角尺和两副三角尺拼出的哪些角是相同的,哪些角是不同的?(学生讨论,汇报。)
生3: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钝角还可以拼锐角,两副三角尺不仅能拼成锐角,可能拼成钝角,还可能拼成直角。
生4:我发现锐角和锐角一起拼,可能拼成钝角,可能拼成直角,也可能拼成锐角。
师:是的,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尺就能拼成直角,你们的发现都非常有价值。
拼角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以及后续的反馈中,让我意识到通过动手操作和深度对话,有助于学生对有序思考等数学思维的理解与把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对话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从而实现知识建构和思想方法的感悟,让学习真真正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