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 陈娟红

心理暗示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方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注重多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提高幼儿对学习、对生活的激情和信心,促使学生在情感、在智力等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和父母经常给予孩子积极的态度,孩子就可能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对孩子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并存在偏见,孩子就很可能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多使用积极心理暗示,避免消极心理暗示对幼儿成长造成的危害。

一、心理暗示的种类

心理暗示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心理现象,主要指人们受到外界环境或他人的情感、态度以及愿望等影响而产生的心理特点。被暗示者是无意识嗯接受了他人的暗示,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心理暗示对于人类来说是最简单的、最常见的、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根据实践的研究,心理暗示可以大概被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两类。消极的心理暗示是指比较悲观,一次性否定等不良情绪、语言;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开朗乐观、正能量等的暗示。在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但在社会中还有一些人用消极心理暗示使别的人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所以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1)有利于幼儿认识自我。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教育幼儿时,幼儿会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会更加努力完善自身缺点。如果老师过于揪住幼儿的错处不放,则会导致幼儿自闭,产生逃避、厌恶等不良情 绪,所以要合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对幼儿进行眼神语言的鼓励,这样有助于幼儿认识自我。

(2)有利于幼儿增强自信心。老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当幼儿在一件事情上表现优秀时,老师会对幼儿表现出语言和眼神的赞许,幼儿受到鼓励,会提高对事物的兴趣,也从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有利于幼儿抵抗挫折。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对孩了进行适当心理暗示,用语言、眼神鼓励幼儿,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时间久了,幼儿就会有耐挫的能力,这也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三、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1)行为暗示:①眼神暗示。眼神可以更直接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情。眼神暗示就是把内心所要表达的态度用眼睛说出来,老师眼神的不同,带给幼儿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幼儿在一件事中独立完成了任务,老师给幼儿一个赞赏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幼儿会变得很开心:当幼儿没有完成任务时,会表现得很气馁,而且会有消极的情绪产生,如果老师给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幼儿的情绪会受到变化,信心倍增,努力尝试再次完成任务。②身体暗示。身体暗示可以通过肢体的动作让幼儿明白老师所要说的内容,老师的心理暗示会由表情的变化和动作的不同来感染幼儿,幼儿也会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身体动作,这会使幼儿有一个积极的配合意识和学习模仿意识。

(2)语言暗示。通过语言暗示表达内容是积极心理暗示的一个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暗示时,幼儿教师应该比较委婉的表达,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应处在轻松的环境下,不直白地讲出幼儿的不足,可以用委婉的语言传递给幼儿。

(3)场景暗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场景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为幼儿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或是玩游戏的场景,利用场景强化心理暗示。例如在做游戏时,老师可以让幼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样幼儿会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会用积极的心态完成游戏。

(4)表扬暗示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让幼儿互相之间进行表扬,这样不仅给幼儿带来了信心,让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会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更好。但这种表扬方式的心理暗示不可过分使用,可能会造成幼儿的骄傲性变强,也会有幼儿产生眼中无人的性格,所以对幼儿的表扬暗示要适度,在幼儿出现特殊事情时适度地表扬暗示。

(5)期望暗示。老师对幼儿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自我认识,严重者会影响性格和其他方面。例如有的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可以运用幼儿间游戏的比拼或者是老师对幼儿语言期望的暗示,这样幼儿会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期望,也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6)榜样暗示。幼儿的父母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说话动作、情绪和做事风格,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变化,而幼儿老师也是一样的。在幼儿园中,幼儿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陪伴,所以老师的言行举动也会影响到幼儿,老师就会成为幼儿的榜样,老师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幼儿同样会有优良的品质和较好的性格。

幼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在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适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树立信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的影响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