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之微探

作者: 周彬

复习课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型之一,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达到巩固旧知、强化理解、提高技能的目的。从知识的主体来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的过程。从技能发展上看,它应是学生提高认知策略、发展数学思考、主动学习探索、提升数学素养的过程。因此,复习课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寻求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以生为本,找准复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所以,明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课堂才能有效、高效。课前可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复习导学单,并认真分析,找到薄弱点、易错点,为复习题设计提供有力借鉴。

二、自主梳理知识网络,关注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基本形式,学生以记忆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再辅以大量的练习题。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自认为面面俱到,却不知教师的“喋喋不休”对学生只是过眼云眼,真正留在学生脑中的知识少之又少。而学生,对“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这种学习模式早已厌倦,解决实际问题时依然是漏洞百出。因此,复习课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可以采用文字式、“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学生的回忆可能是零乱的片断,也可能会掺杂有一些错误的回忆,但这都没有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比起被动地听老师说,效果会更好。此时,老师主要起好引导、补充、倾听的作用,在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注学习过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语言要准确、清晰、准确、流畅。在复习课《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中,对于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环节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拼一拼、说一说,再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在边操作边解说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知识的深化。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有一句格言:“我听过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拼、摆,会对体积公式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组员互助行动

课前,可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自己认为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记录,在小组交流分享环节,提出自己复习中的困惑,在组员的帮助下初步得到解决。在全班交流环节,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全班的质疑、讨论、争辩声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小组学习共同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观点,体会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愉悦。同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也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培养出一批思维活跃的数学爱好者,促使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

四、练习宜少而精,注重生活化和综合性

练习是巩固知识、拓展应用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要具有层次感和梯度。比如概念的复习,题型的选择上以“辨析题”为主,侧重于理清易混淆的知识,计算类的复习课,侧重于计算熟练度和准确性,应用题类的复习课,侧重于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同时,复习课的练习应不同于新授课的练习,不宜多,应宜精。一道练习题应考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例如在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小明家打算做一个长80cm,宽40cm,高50cm的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做好后,鱼缸里水面高度为40cm,水的体积是多少升?小明将一座假山放进去,水面上升了2 cm,假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道题既用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也考察了长方体的体积,还复习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考察学生综合所学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复习课的练习应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复习 “年、月、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 儿童节  妇女节    B 劳动节  建军节

C 元旦节  教师节     D 国庆节  清明节

这道题不但涉及到大小月知识,而且把它放在重大节日这一社会背景中,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新意,问题的呈现具有开放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我将“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相信有那么一天,我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