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参与的角度浅谈思政课的教与学

作者: 邱玲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新时代要构建四川基础教育“鼎兴之路”,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教育也要在坚守中不断变革。“公共参与”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我们要领会其精神,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让学生主动自觉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现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从公共参与角度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探讨,以指导学生增加学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喜欢上思想政治课,争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强者,人生的赢家。

一、反思学习的痛点——教师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要学到知识,必须要花功夫。有些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习,只是没有目的地混日子,学习懒散、拖沓,缺乏动力。

(2)没有过好教材关。教材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力不强,尤其是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如:如人教版《政治生活》必修2中,公民与人民,公民与选民,法治与法制,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等理解不到位,不能正确区分。

(3)课堂学习效率低、基础知识不牢,各种能力欠缺,作业质量不高。

(4)学习方法单一,睡眠不足,兴趣不高。

(5)见闻少,眼界窄,阅读量很少等。

谚语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些学生连教材都不愿意读,更不用说关心国家大事了。不看新闻,不看书报,对社会的接触也很少,导致学科知识面窄。

二、教师积极引导,答疑解惑——架起师生沟通桥梁。

(1)端正学习态度,纠正学习不良习惯,做一个爱学习的人。第一:学生要明确的学习目的:为自己而学习,为了发展、提高自己素养而学习。第二:自己要过好教材关,要消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遵循学习规律: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这一个环节去学习。第三:学习方法很重要。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效率提高,学习兴趣浓厚,自然学习就很轻松。第四:提高学习效率,劳逸结合。学习习惯好,基础知识扎实,注重细节,配合定时练习,善于总结失误原因,学习效率肯定高。合理安排好休息时间,学习才会精力充沛。第五:扩宽知识面,增长见闻。多看书,多看时政新闻,多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课堂上老师也尽量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重大时政信息,提高学习兴趣。最后: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要敢于不耻下问,多借鉴。

(2)鼓励优生学会分享,主动介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当小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优秀的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老师。教师应该鼓励同学间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和宽阔的胸襟,尊重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上课前五分钟做时政分析,学生轮流进行,形式可以多样化,或时政新闻或名人名言或小视频等,只要分析言之有理,能适当结合教材知识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课件,搜集网络学习资料等,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同学示范,老师做好表率,让“小老师”给我们分析试题,教师多鼓励,可能教学进度会减慢,但从长远发展看,这也是锻炼学生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3)成立学习小组,传、帮、带互动学习。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传、帮、带互动学习。如:课前预习的准备、经典诗句、成语故事等的搜集整理,小组之间作业质量的评比等,这样学习有了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才会有动力和活力。

(4)自我总结学习方法,肯定自己,找到自觉自信。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落实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好习惯;过好学习的基础知识关;收集错题,不断巩固;对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能进行研究,明确考点等。在学习中尽心尽力,踏实做好每一步,对比自己一点点的变化,要看到自己的成长,充分肯定自身价值,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5)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学校也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研学活动、社区义务劳动,主动认领学校的公共区域保护校园一草一木、主动捐一棵树,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也会布置写社会调查报告,时政评析、开辩论赛、课堂小演讲等内容,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去真切体验生活,打开眼界,真正认识到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年1月1日,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民主和谐的家庭,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家长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家长要有大局意识、家国情怀,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孩子。家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积极引导,做好宏观规划,用行动去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其成长。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桥梁;关爱,是父母与子女共享温情的殿堂;包容,是父母与子女和谐共进的引路牌。

四、党和国家宣传正能量——给我们指引前进方向

中国现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俄乌冲突持续进行,自然灾害频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仍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国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我们身边的楷模、英雄进行宣传、报道,表彰。我们的英雄——科学家,航天员、教育家,解放军,戍边战士,医务工作者,还有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他们伟大而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我们!他们是前进中的一束光,照亮我们继续努力。作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这些事迹为我们上好思政课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大量素材。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用于课堂,加强德育教育。

总之,教育家李政涛在《教育常识》中写到:“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具有价值,而且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思政课堂需要各方面的公共参与才会充分发挥它的最高价值。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多管齐下,公共参与,相信我们的思政德育课堂会越来越有活力和感染力,达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