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傣族长寿神话传说
作者: 康南山 玉宽
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是傣族关于创世的神话传说,讲述梵天创世和有人类之后,人类一直没有房屋居住、没有首领、没有耕耘、没有社会制度。为此,因陀罗指令帕雅萨穆帝下凡到人间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帕雅萨穆帝用14万年时间,其中寿命(人身)12万余岁,完成了使命,他的寿命就是人类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历史。关于帕雅萨穆帝的传说为傣族建立了最初的房屋信仰习俗和仪轨、农耕技术和生态观,由此影响着傣族人生观、房屋文化、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
傣族受印度教和南亚、东南亚宗教的影响,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长寿神话传说——帕雅萨穆帝。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在傣族古代社会是通过口头传唱长诗的方式流传的。近一千年,傣族有文字后,便把这个传说写成长诗唱本,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社会中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傣族上新房时,会请章哈来唱歌贺新房,如歌唱帕雅萨穆帝的万代之业。帕雅萨穆帝被认为是傣族房屋建造和人们长寿的象征符号。傣族认为他是人类创造房屋和农耕的始祖;没有他人类就没有房屋可以居住;没有他人类就没有农耕时代和幸福家园。
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对傣族的很多风俗习惯,特别是房屋文化习俗、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帕雅萨穆帝虽然是由因陀罗指令下凡到人间的,但他的寿命确实非人类所能比拟,他既是人又是神。创造这种神话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人类演化历程和祖先的伟业,给后人明示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缘起,并以此为理由和依据劝告人们应当遵守和传承,以便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关于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
傣族创作的帕雅萨穆帝长寿神话传说可以分五个阶段——诞生前、诞生过程、建棚过程、造房过程和建章立制耕种过程,简述如下:
帕雅萨穆帝诞生的理由——为人类安居乐业。从梵天造人类无量劫后,人类还没有头领,不分夫妻,无规矩,无制度。再过无量劫后,树木花草都会说话,人类以大树为住所,不知道的事都要问大树,有事经大树同意之后方能做。又过了无量劫,聪明之人被尊奉为婆罗门,他们能制作咒语和护身符来驱邪和鬼魂,人们依靠这些咒语和护身符来保护自己。因陀罗看到人间居无定所,无社会制度,痛苦不堪,于是决定派嘎吶纳苏基达(ka6na6na:4su1ci1ta1)天神下凡到人间帮助人类建造居所,建立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帕雅萨穆帝的诞生过程——漫长的生命演化。按因陀罗的旨意,帕雅萨穆帝下凡到人间在树梢间化成风(空气)漂流,过了一万年化成水流到大海里,再过了一万年才回陆地,投胎到母亲肚子里,他母亲叫“赞达鹏玛尼”(Can1da6pha:m4ma:6ni4),他父亲叫“苏陀鹏玛诺”(Su1tho4pha:m4ma:6no4),在母亲怀胎7年7月7个时辰后他才出生,并在1岁7个月之后取名为“苏坦鹏玛诺”(Su1than4pha:m4ma:6no4)。等他有1万岁时,如同现在人类16岁的小伙。因陀罗命令帕雅威苏宛纳(Pha4ya4ve6su1van4na6,巴利语为“Vessavaṇa”,即四大天王之一的多闻天,守护北方,也叫毗沙门天。)任命苏坦鹏玛诺为人类的首领。帕雅威苏宛纳接受因陀罗的指令后,和其他三大天王帮助苏坦鹏玛诺成为人类首领。婆罗门和各类人都听从四大天王的指令——尊奉苏坦鹏玛诺为首领,并尊称他为“帕雅萨穆帝”(Pha4ya4sa1mu6ti1)。帕雅(Pha4ya4)意为帝王,“萨穆帝”(sa1mu6ti1)来自巴利语“Sammuti”或“sammati”,意为同意、选出、认定、许可,传承、圣传书,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称号很有意义,可以理解为“神选定的帝王”。
帕雅萨穆帝建棚过程——人类曲折发展。帕雅萨穆帝10万岁时,与一个叫赞达木希(Can1da6mu6khi1)的女子成婚。雨季期间,人们因找不到避雨的地方而淋雨,帕雅萨穆帝便想着带领大家新盖房子避雨,但他不知道盖什么样的房子才能避雨。天王便让一尊神化作狗在雨中淋雨,一场雨过后,帕雅萨穆帝发现狗的前胸没有淋湿,狗身下的地方也是干的。他受到启发,就使用树木模仿狗蹲坐在地上的姿势建造了第一代棚子,取名叫“都玛哼”(tup2ma:1hæn1),意为狗蹲坐式棚子。这种棚子前高后低,屋内空间狭小,仅后半部分能遮住雨,前半部分还是不能防雨,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来袭,房子便不堪一击,满地都是雨水,未能解决避雨的问题。
有一天,帕雅萨穆帝在森林里发现蚂蚁筑窝,觉得蚂蚁筑的窝很舒适,温暖。他受到启发,便模仿蚂蚁窝建造房子,先用四根木桩围插在房子四周,再用四根木条搭在房顶上,然后再用树枝、树叶搭在木条上,因人坐在屋子下面很凉爽,便取名为“筏并”(pha:m1peŋ4),意为平棚,这是第二代房屋。现在,傣族过节在户外做活动的时候,喜欢盖这种简易的平棚,但这种棚子只能用于乘凉,不能真正遮挡雨水。
帕雅萨穆帝又走进森林,发现猪窝下雨时不漏雨,太阳也晒不到,就在猪窝旁模仿建造房屋,将其称之为“都松鸿贺”(tup2sum6hum3ho1),意为遮头棚,作为第三代棚。现在,傣族仍保留着新房入住之前要先盖遮头棚入住一段时间再搬进新房的习俗。
成功建造房屋“洪哼”——完成安居使命。又过了1万年,帕雅萨穆帝不知道要盖什么样的房子才能真正解决人们避雨的问题。这次天王化作一只凤凰栖息在一棵树上,双翅展开,挡住了掉落的雨水,凤凰又纵身飞落在地上,将身子高高托起,暗示帕雅萨穆帝要建这样的房子,凤凰飞走后,帕雅萨穆帝知道了要怎样建房。他决定模仿凤凰的姿势建造高脚楼,取名为“洪哼”(hoŋ1hɤn4),意为凤凰即将起飞的姿势,后来,帕雅萨穆帝给房子取名为“哼”(hɤn4)。从此,房屋建造从砍伐木料、整平地基、立柱、安装大梁到入住新房等各阶段都形成了严谨的仪式仪轨和风俗习惯。
耕耘播种建村立勐——完成建章立制安居乐业的使命。房屋建造完成后,帕雅萨穆帝又带领人们建寨、定居、种瓜,后又“划分田地,耕耘播种”。建立村寨和寨神,树立寨心,象征着村寨人的“定心柱”。村寨附近建有保护林,设立“寨神”,命名为“竜曼”(竜林即寨神林地),有别于坟地。为了制定狩猎规矩,每个村寨附近的树林或大树下都建立“猎神殿”,与猎神始祖沙罗的规矩相一致。在一个勐(区域)设立一个“勐神”或多个“勐神”,命名为“竜勐”(勐神林地),并设立“勐心柱”。由此,帕雅萨穆帝完成了建寨立勐的使命。帕雅萨穆帝又制定了很多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任命管山、河、湖泊、树林等神,从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神。帕雅萨穆帝完成了造屋和制定各种社会制度的使命,之后就进入了释迦牟尼佛创立和弘扬佛教的时代。
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对后世的影响
傣族传说中的帕雅萨穆帝是人神合一最完美的体现,他是神与人同一形象,同时反映出傣族人内心和精神世界。无论是把人民心中的英雄提格为“神”还是把本来就不是普通人的神变成活生生的普通人,都体现出傣族内心和精神世界。帕雅萨穆帝下凡到人间的目的是解决人类没有首领、没有制度、没有房屋居住和没有耕种的状态。
在因陀罗和四大天王的帮助下,帕雅萨穆帝成为人类和动物的首领,后来完成了建造适合人类居住的房屋、耕耘种植、饲养动物以及制定维护社会秩序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使命。通过探究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及其对傣族文化习俗的影响,我们有以下收获和启发:
人类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帕雅萨穆帝长寿神话传说告诉人们:人类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帕雅萨穆帝的寿命和人类演化一样是漫长的过程。故事讲述的时间是自从地球有了生命或有了人类起到释迦牟尼佛时代止,即人类从原始人发展到有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屋、农耕时代需要14多万年。从帕雅萨穆帝下凡到人间的时间算有14万年,其中他的寿命是12万余岁。帕雅萨穆帝长寿神话传说体现傣族对宇宙变化和人类从原始人演化为现代人类的过渡时期的认知,这些认知是通过神话传说表达出来的。傣族通过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讲述了人类演化的过程,也体现了傣族的理解和认知,并教育后人今天能安居乐业实属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传承好帕雅萨穆帝当初制定的规矩、制度和风俗习惯等。
创造了宗教信仰象征符号。帕雅萨穆帝是傣族人类始祖、长寿、神圣房屋、农耕和建寨立勐的宗教信仰象征符号。它通过赋予既定的世界观以及实在性从而产生相应的价值观,价值观则外化为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因此,宗教符号又被赋予了既定的民族性和意义。神话传说对作为傣族宗教信仰象征符号的房屋文化信仰、村寨勐信仰文化和生态文化以及日常风俗习惯都起到缘起和指导的作用。
构建了长寿福祉与傣族房屋文化和生态观。健康长寿与福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帕雅萨穆帝长寿神话传说讲述了这方面的主题。传说首先在傣族信仰观念中树立了帕雅萨穆帝的伟大、神圣和长寿的形象;其次把帕雅萨穆帝的不朽功劳归结于为人类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幸福安康的福祉贡献毕生精力,并创立了傣族最初房屋文化信仰;最后通过帕雅萨穆帝长寿神话传说树立了傣族生态观,逐渐形成了傣族生态文化。以上是人类长寿福祉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傣族的幸福观。
在傣族日常信仰行为中,虽然没有帕雅萨穆帝神像朝拜,但在傣族安居乐业的幸福中铭记感恩他的伟大功劳在日常生活的祭祀活动中都会有所表现。傣族相信居住在房屋里感到安全舒适和幸福感,是因为房屋是由长寿的帕雅萨穆帝为始祖所创建,房屋由因陀罗及其妻子,龙王及其妻子、儿子,众人们和亲戚朋友,各动物之王来帮助建造,房子建造过程都是按照当初帕雅萨穆帝的做法、仪式仪轨完成的,房屋由灵魂柱、女王柱、家神、柱子保护符等保护着,这样的房屋能驱鬼避邪,能让傣族安心居住,感觉到安全和幸福。
由帕雅萨穆帝盖房传说形成的风俗习惯,后人继承并发展为房屋和村寨文化认同,为人们安全住所、聚居生活、社会秩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由帕雅萨穆帝建房建寨的起源,傣族继承、发展丰富了房屋、村寨文化。傣族竹楼、木楼结构基本上是固定的,在房屋建造和结构上形成了极大的文化认同。傣族对建寨、建房,寨心和寨门的村寨结构、房屋结构与其相关的风俗习惯都形成相对稳定的傣族文化认同,这对傣族居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帕雅萨穆帝为傣族树立了生态观。在他建造房子时,不只是因陀罗、四大天王、龙王、众人们来帮忙,动物也来帮忙,最初树木花草都会说话。这有助于树立人和动物都是朋友、人离不开动植物的观念,告诫人们要爱护动植物,保护生态。傣族传统村寨,寨有寨心、四个寨门,还有寨神(社曼);家家有家神,房屋有各部位的结构和名称及其灵魂。有些村寨有猎神树或殿,坟地、竜林、猎神树(殿)、寨神、勐神等这些地方的树林严禁砍伐,大树被认为是有神居住而不能乱砍,唯有祭祀之后方可砍伐。以上这些信仰和习俗组成了傣族生态文化,造就傣族和谐生态环境。
帕雅萨穆帝神话传说体现了傣族文化意涵,表征傣族对宇宙变化、人类演化发展和生命的理解。神话传说描述房屋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神圣,可以给人类归宿、保护生命和家人的屋子。房屋不仅可以给人安全入住的空间,还可以成为家人幸福安康的家园,并成为傣族人生活上的依赖和精神上的依靠。神话传说又提到帕雅萨穆帝耕耘种植、建寨立勐和建章立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不仅告诉我们他是一个长寿的民族英雄,还为傣族房屋文化、村寨文化、生态文化认同开了先河,成为傣族房屋文化、村寨文化、生态观、人生观、幸福观的最初纲领,为傣族文化传承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