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地理2024年第10期

炎黄地理

炎黄地理2024年第10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炎黄地理》(月刊)创刊于1984年8月,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主要栏目: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地质勘探、建筑施工、文史纵览、教育探究、农林园艺、经济管理、交流论坛等。

目录

历史文化 | 《宣统固原州志》中的清代官民环境保护意识

《宣统固原州志》是清代宁夏地方志书中的一部,是清代固原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宣统固原州志》是清代唯一一部关于清代固原州的地方志书,其包含了固原州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历史文化 | 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南迁江淮的路线

唐代的移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突出,而安史之乱时又是唐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时期。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陷入战火,北方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而这一时期的南方已经初步发展,社会相对安定,由此北方士

历史文化 | 毁灭与重生:都江堰岁修材料变动及争论

都江堰水利工程自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率领人民修建起,此后对成都平原影响甚远。千年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历无数次毁灭与重建,建立了独有的岁修机制。因时代不同、生产力与技术的不断更新,都江堰工程使用的材料与结

历史文化 | 巴蜀地区五十三佛造像研究综述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巴蜀地区在北朝时期受到北方开窟造像的影响而逐渐开始兴起石窟造像,造像题材多依据佛经内容。五十三佛造像题材作为其中的一种,相关学者对此题材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历史文化 | 左宗棠与哈密开发

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是晚清时期少有的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所取得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便是规复新疆,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左宗棠

历史文化 | 附壳珍珠养殖技术起源与演变考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早在宋代就有了人工养殖珍珠的记载。据记载,一位名叫叶金扬的人发明了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并在当时的德清钟管和十字港一带大规模推广,德清也因此被誉为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

历史文化 | 明弘治刻本俗字释例

一般俗字能够在字书中或者通过字形直接判断出其正字。还有一些隐形的俗字,它们虽然在各种字书中都有相关解释,但是往往难以统一,而且这种俗字与其正字的联系较远,字音字义已经出现了分化,不利于判断该俗体的正字

历史文化 | 孔子义利观对当代的价值

“义利之辨”不仅是当时社会思想家争论的话题,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文章论述了孔子对于“义”和“利”的表达,二者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要区分“公利”与“私利”;解释了什么才是个人的正当追求,对我们如今的

历史文化 | 清朝中后期科尔沁右翼中旗垦荒

清朝初年,清政府实行封禁政策以保护东北的发祥之地。清朝中后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关内的民众纷纷涌入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垦荒。清朝末期,清廷腐败无能,西方帝国主义趁机将魔爪伸向中国。面对西方的侵略,清政府毫无

历史文化 | 墨子的教育思想概述及启示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早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就明确地定义了种种教育规律,众多的理论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其部分理论观点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墨子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也

历史文化 | 汉代别火官略考

别火官是西汉中央政府所设置的负责改火的官员。汉初并无此官,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下令改大行令为大鸿胪,下设别火为其属官,别火官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直至东汉光武帝时,别火一官才被废置。关于别火官

传统文化 | 新疆历史故事融入《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这一背景下,讲好新疆历史故事,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新

传统文化 | 台湾高山族文面的文化意义与复兴现象

文面是成人的象征,更是死后登上彩虹桥,前往祖灵世界的“通行证”。泛文面族群男性在青年时期通过狩猎与出草获得文面,女性则苦练织布技术,勤劳持家,得到族人的认可后获得文面。男女双方必须都获得文面后才被允许

传统文化 | 广场舞对大众文化生活的意义

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已融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研究表明,广场舞对大众文化生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参与、精神娱乐和社会交往三个层面:在文化参与方面,为普通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文化实践途径;在精神娱乐

遗产保护 | 非遗文化保护的原则及策略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民族悠久而独特的历史记忆。这些珍贵的技艺与传统不仅记录了过去的生活方式,还为创造美好未来提供了重要财富。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的许多古老习俗正

遗产保护 | 上海石库门文化遗产IP开发价值

石库门是上海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文旅地标。石库门里弄和建筑的保护开发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而其他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尚未形成可持续推进的有效机制。因缺乏统一的IP策略,石库门文化遗产尚未创建一致的I

遗产保护 | 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化建设受到重视,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技艺和习俗难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而公

遗产保护 | 基于民族元素的传播设计

基于民族元素的传播设计,不仅可以丰富设计素材、提升设计品质,也能助力民族文化传承。文章基于此,从明确设计主题、提炼民族符号、创新符号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民族元素的传播设计流程,并以《古·尚结缘》《

旅游与思考 | ​江苏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字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体系及社会生活方式。“数字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化与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与挑战。江苏省

旅游与思考 | 和田区旅游形象塑造与品牌推广策略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树立响亮的旅游品牌,成为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联

文物保护 | 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其间积淀的丰富文物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社会变迁轨迹,它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源,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物的主要守护者和诠释者,其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角

文物保护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旅融合的程度逐渐加深

文物保护 | 数字化技术在西藏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与挑战

西藏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拥有大量重要历史文物,然而这些文物长期面临风化、破损等威胁。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探讨了三维扫描建模、虚拟现实展示和远程监测等数字化技术在西藏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保证了文

文物保护 | 基于岁修制度的文物修缮管理实践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文物因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因素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保护和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文物保护 | 利用科技智能手段开展文物宣传普及工作

文物宣传普及极为重要,科技智能手段中的数字化技术可以成功构建文物资源库,有益于文物信息的存放与查询,凭借数字化展示与虚拟博物馆建设,让公众的观赏体验更具活力和直观性;增强现实技术(AR)能够使虚拟信息

文物古建 |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建筑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匠心。在岁月的侵蚀下,众多古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亟需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文章深入探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阐述

文物古建 | 高平市早期不厦两头造建筑中的移柱减柱造

文章选取山西省高平市金元时期不厦两头造古建筑作为样本,统计高平在金元时期的移柱减柱造情况,并通过具体案例,归纳出高平地区金元时期古建筑移柱减柱造类型,以及因移柱减柱而造成相应梁枋的结构变化。山西省高平

文物古建 | 郑州文庙建筑的学校和社会教化功能

郑州文庙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其重建历程和建筑细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儒家教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历史见证,也是文化传承,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情感。文庙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作为学习

博物馆学 | 从人面网纹盆看史前艺术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史前艺术是人类艺术的起源,对理解人类文化发展意义深远。人面网纹盆作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重要遗存,为研究史前艺术提供了关键实物资料。文章通过对其细致观察分析,深入探究其艺术特征、抽象与具象表达

博物馆学 | 博物馆展览与观众的关系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该博物馆拥有众多馆藏,为建筑、家具、时装、纺织品、摄影、雕塑、绘画、珠宝、玻璃、陶瓷、书籍艺术、亚洲艺术和设计、戏剧和艺术等

博物馆学 | 醒狮文创产业的开发与创新

醒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章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以下简称“佛山祖庙”)醒狮文创开发为例,探讨醒狮与文创开发融合的路径,分析醒

博物馆学 | 汉代玉器的工艺与文化价值

文章深入探讨了汉代玉器的艺术魅力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汉代玉器的工艺技术,揭示了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美学。玉器的选材、设计与雕刻,无不反映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体现了汉代社会的繁

博物馆学 | 青花人物纹瓷笔筒赏析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青花人物故事纹笔筒更是其中的精品之作,它们以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文化寓意,展现了清

文韵集萃 | 灾荒背后

灾荒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与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古代的文献记载到近现代的历史研究,灾荒史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人类社会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深刻反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虽

文韵集萃 |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化记忆

中国当代小说在历史叙事和文化记忆的互动中,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层次的叙事技巧。历史叙事通过描绘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为文化记忆的建构与传承提供了载体;文化记忆则丰富了历史叙事的内容,并对其创新性发展

红色传承 | 将星在“文家市大捷”中陨落

1930年8月20日早晨发生在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的“文家市大捷”是红军初创时期消灭国民党一个整编旅的光辉战例,从此扩大了苏区,壮大了红军。但在此次大捷中许多优秀的红军指战员也牺牲了,特别是红一纵队司

红色传承 | 以新质生产力创新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为

红色传承 | 新媒体时代纪念馆如何传播红色文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规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文博行业带来了诸多契机,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是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

生态保护 | 赣江中游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

推动赣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赣江最美岸线的具体行动。该流域地区牵涉面广、情况复

神话传说 | 傣族长寿神话传说

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是傣族关于创世的神话传说,讲述梵天创世和有人类之后,人类一直没有房屋居住、没有首领、没有耕耘、没有社会制度。为此,因陀罗指令帕雅萨穆帝下凡到人间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帕雅萨穆帝用1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