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竹编产品的创新及推广
作者: 王焕海 石培远 马义勇 董长锋 班继连现以贵州少数民族竹编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及宣传推广等方式,从少数民族竹编产品入手,调查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受访者对竹编工艺的了解及需求、竹编在市场的引入情况、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竹编的开发建议等方面,得出少数民族竹编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点对少数民族竹编产品进行宣传与推广的方式与建议。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竹编工艺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人们逐渐熟悉并喜欢上竹编工艺。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竹藤就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编织花样,且陶表面刻印的纹路也出现了方波纹、回纹、米字纹、格纹等竹编纹饰。春秋战国时期,竹子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竹编技艺也开始逐渐走向精细化,竹编图样装扮作用越来越强,编织也日渐精致。明代中期,竹编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编织技艺也更加精湛,并与漆器工艺等结合,制作出了许多高级别的竹编器皿。乾隆时期,竹编工艺的发展更加完善与全面。进入21世纪以后,竹编工艺慢慢失去市场竞争力,且出现了低谷,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1]。
少数民族竹编的基本情况
少数民族竹编产品多数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依赖着丰富的竹材资源,竹编产业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孕育出了包括渠县刘氏竹编、道明竹编、青神竹编在内的多个代表性竹编。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竹编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竹编产业开始走向没落,从事该行业已经难以解决人们的就业及生计问题,加之竹编工艺学习周期长,编织技艺复杂,工匠生活单调乏味,年轻一辈几乎都不愿学习,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传承陷入了后继无人、难以为继的困境中。在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传承主要依靠老一批的蔑匠。目前,贵州地区成立了许多竹编企业及少数民族竹编非遗传承人工作室[2]。
少数民族竹编的文化
竹编发展历程
竹编工艺历史悠久。从殷商时代开始,竹藤的编织纹样便开始变得丰富。到春秋战国时代,竹子的编织逐渐往工艺方向发展。战国时期,楚国的竹编编织技法已经成熟,出现了竹筐、竹篓、竹篮、竹扇、竹笥(即竹箱)、竹帘、竹席等竹编编织产品。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西安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方格纹,据专家分析,这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席的方格纹翻铸的。从唐朝开始,匠人以竹篾扎骨制作玩具和进行精致的装饰。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时期以后,竹编工艺技术得到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竹编工艺在中国南方各地蓬勃兴起,竹编编织技法和图案变得丰富,各地的竹编汇集已有150余种编织法[3]。抗日战争时期,战乱使多数竹编艺人放弃竹编工艺另寻他业,抗日战争胜利后,竹编工艺逐渐走向复苏。进入21世纪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竹编工艺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4]。
少数民族竹编制作过程
1.编织方法及工具
编织技法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演变出了上百种技法。但是从大类上来讲,分为平面编、立体编、经纬编。平面编是立体编的基础,其他技法都是在这两种技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中国竹编即使已经流传了千年,但是仍旧没有具体的资料记载,书面记录极少,现有的基本编法有一挑一编法、斜纹编法、回字形编法、三角孔编法、梯形编法、双重三角形编法、圆口编织法等[5]。
竹编工具有竹刀(又名篾刀)、竹锯、一字刨、尖头锉、篾千、钻杆、刮刀、竹凿、线规、木圆规等。
2.备料阶段
根据竹编产品的要求,要选择树龄在1—6年不等的野生竹原料。如竹编画以竹纤维松软适中、色泽光亮的1年生慈竹为佳,下料分节时锯口垂直下锯,刮青刀口平直、力道均匀。
3.制作阶段
第一步,破篾。主要工序有:分篾、分层、过剑门刀、刮青、蒸煮、过圆刀。
第二步,染色,碳化,防虫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使用。
第三步,编织。竹篾加工好之后要根据所编器物的情况运用不同的编织手法进行编织。
不同少数民族竹编的特点
1.赤水竹编
以陈文兰、杨昌芹等为代表的传承人为赤水竹编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促进了传统竹编向平面竹编书画、立体竹编装饰品、实用品的转化,使竹编书画、竹丝扣瓷、竹编提包、竹编灯饰等创意产品充满了时代气息。通过这些改进与创新,赤水竹编在社会和市场上也逐渐被大众认可,形成了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竹编技艺特色[6]。
2.三穗竹编
三穗竹编使用竹丝断面为矩形的材料编织,对于编织竹编的竹丝有严格的厚薄粗细要求,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及四五根发丝宽。通过匀刀篾开每根竹丝,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的要求,观者无不赞叹其技艺之精巧。现存竹编工艺主要有瓦寨斗街村斗笠制作工艺、美敏村竹簸、竹筛制作工艺、竹篮(细篾篮)制作工艺等。
少数民族竹编产品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为调查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们对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了解程度、少数民族竹编产品市场现状、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等。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共收回427份,有效率达到85.4%。
受访者基本情况及其对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了解程度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较均衡,填写调查填问卷的受访者年龄在25岁以下的有62.3%,受访者学历是专科及本科的有64.87%,年轻一代对于少数民族竹编传统文化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因此,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竹编文化可以从年轻一代做起。此外,上班族和个体户是竹编产品的有力消费者,其中高学历人群的购买消费也是宣传弘扬竹编文化的关键。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不了解竹编工艺的人只有0.47%,占比较小,对竹编工艺有所了解的占56.91%,有深入了解的占13.58%。可以发现民众对于少数民族竹编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
受访者对少数民族竹编产品需求及购买原因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有56.67%的受访者认为竹编有必要大量引入市场,多数人也对竹编产品及工艺有探索的想法,说明市场对于竹编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于竹编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是有价值的,竹编产品和工艺也有更多创新的机会。但由于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竹编产品如何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目前,少数民族竹编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传承人,同时也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应该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了解竹编发展的方向等,为将竹编产品再次引入市场做好准备。
人们购买竹编产品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收藏价值及创意性,还可以从中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有52.22%的受访者想购买竹编产品的原因是自身的喜好或者想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受访者对竹编产品类型及设计的喜好分析
常见的竹编产品有茶盘、茶具、竹包、竹篮、竹编花瓶等。从受访者喜欢的竹编产品类型调查来看,茶盘与茶具占比50.82%,竹包占比53.86%,而其他产品占比45.43%。除此之外,在设计形式上,有51.29%的受访者喜欢简约的设计,51.05%喜欢现代时尚的设计,26.46%喜欢设计精细复杂的设计。目前,我国大力提倡与推行绿色环保理念,竹编产品的设计方向可偏向于简约及实用性,其次是现代时尚、设计精细复杂、纯手工制作、庄严大气等,可使竹编产品的设计形式更加丰富。
对竹编产品核心吸引力的调查结果可知,可从绿色环保、创意独到、外表美观、价格便宜、意义非凡等几个方面提高人们对竹编工艺品的兴趣。创意独到与绿色环保两个方面占比分别为50.35%和54.8%,说明创意和环保是竹编产品的主要创新点;其次是外观和寓意两个方面,分别占比为34.19%和42.15%。由此可知,若想使竹编产品在市场上得到发展,重点在于创意独到和绿色环保,其次是外观精美与寓意丰富的设计及选择合适的定位,如小众风格或中高端品牌等,并且要紧跟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少数民族竹编产品市场现状及购买渠道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受访者在市场上购买竹编产品时,对其实用性的需求占比53.63%,外观需求占比48.48%,价格需求占比34.66%,而创意性需求占比37.7%,由此可知,实用性、外观、价格、创意等均是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目前,竹编产品的购买方式较多,有夜市、文创店、集市、网络销售平台等。值得一提的是,有53.16%的人愿意在集市购买竹编产品,这个选择与竹编工艺品的经营销售现状有关。
有68.15%的受访者认为竹编产品在市场上存在价格偏高的情况。因此,可以在适当调低产品价格的基础上,加大对竹编文化历史与发展的宣传力度,让民众了解竹编文化的内涵,提高竹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和价值。此外,应在竹编产品的设计及做工上提高其质量并增加与其他元素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少数民族竹编产品推广及宣传力度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有58.78%的受访者对竹编工艺品不感兴趣,有28.2%的受访者对竹编很感兴趣。有69.09%的受访者认为竹编宣传力度不够,41.6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了解传统工艺,10.07%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了解。通过数据可知,竹编产品的宣传力度与效应不够,大多数人对竹编传统工艺不感兴趣,久而久之,竹编工艺就会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导致竹编工艺渐渐失传。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对竹编工艺的宣传与传承。
竹编产品宣传与推广建议
宣传渠道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如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以及纸质媒体、文化纪录片、集体活动形式等,以此推广竹编文化,让其进入民众的视野,提高民众对竹编文化的认识程度。建立关于少数民族竹编产品及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发表有关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制作过程和产品推荐等内容的文章,在抖音与小红书等视频媒体平台同步进行视频推广。通过博主视频号走访、拍摄少数民族竹编手工艺人制作竹编产品的视频,利用博主的网络影响力帮助推广少数民族竹编工艺。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建立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宣传账号,设置不同专题,从少数民族竹编的发展历史、工艺技术的变化以及现代竹编工艺产品设计等专题进行视频文章的推广,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与竹编工艺,设计并创新不同的竹编工艺品。
市场调查
可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了解民众对于少数民族竹编产品的认识与需求程度,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时代的潮流趋向,整理出少数民族竹编产品在市场上经营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填补市场上竹编产品与工艺的空白。
传承与发展
第一,保护少数民族竹编传统工艺,可增加竹编传统手艺者的收入,吸引更多年轻人自愿学习并传承这门技艺。同时,可在政策上申请对少数民族竹编产品进行支持与保护。第二,传承竹编工艺要进行产品创新与设计。设计的竹编产品要体现创新性与环保性,还要保证其外观精美,有丰富的寓意。第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场景设计出与之相应的竹编产品,端庄大气、小巧可爱、简约大方,展现出传统工艺的时代创新性。
创意发展
可以根据不同节日的意义设计出与节日相对应的竹编产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推陈出新,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竹编产品;可按需定制竹编产品;可创造出更多具有收藏价值的竹编产品。
竹编工艺开发建议
对于竹编工艺的开发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按照不同定位对竹编产品进行生产,提高传统工艺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学习竹编工艺;扩大工艺规模,保持创新的想法,并加强竹编生产实践;紧跟时代方向,保持特色又融入潮流等。
少数民族竹编是非遗的珍宝。因此,应加大少数民族竹编工艺传承的宣传力度,政策上支持并发展少数民族竹编传统工艺,保障传统工艺人的生活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少数民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中,积极创新少数民族竹编工艺产品的设计,紧跟时代潮流,将少数民族竹编文化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弘扬少数民族竹编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竹编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5]石丹沁.传统竹编工艺的现代产品再设计探索[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
[2]张本俊,吴菡晗.西南地区竹编工艺数字化平台建构及创新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02):349-357.
[3]李冉,罗爱萍,陈英菊.竹源——当代竹编文化的发展分析[J].艺术品鉴,2021(29):77-78.
[4][6]耿国彪.杨昌芹 用竹子编织美好生活[J].绿色中国,2021(04):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