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的皮雕画工艺特征研究
作者: 韩蒙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复兴,国家文化软实力也随之提高。蒙古族皮雕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但是对其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以蒙古族传统的皮雕工艺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独特的技术及艺术特征,从制作工艺出发分析皮雕的技术特征,从图案种类和文化意义方面探讨皮雕的艺术特征,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族皮雕历史悠久,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蒙古族皮雕艺术不仅是蒙古人民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具有区域民族特征、民族审美和民间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它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的艺术精髓,具有实用性、收藏性和欣赏性,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但是如今人们对其的了解较少,导致蒙古族皮雕的应用也较少。文章阐述了其独特的技术及艺术特征,希望起到弘扬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推动蒙古族皮雕发展的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我国壮丽的民间艺术。
蒙古族皮雕的分类
蒙古族皮雕从工艺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浮雕、透雕和圆雕三种,蒙古族传统的皮雕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主要起到装饰、收藏和美化作用。浮雕是指在表面雕刻的过程,浮雕又可分为浅浮雕、高浮雕和深浮雕,可以从雕刻的高低错落来区分浮雕的种类(如图1)。透雕又称镂空雕,透雕是浮雕的延伸,是将不雕刻纹样的皮面掏空,从而衬托出纹样的立体感,形成虚实对比(如图2)。圆雕又被称为立体雕刻,在皮具上表现为对皮面进行浮雕,将皮面制作成立体实物,例如皮包、箱包等实物,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观赏,不受角度的限制(如图3)。
从实用性来看,皮雕主要分为器皿类、服装和配饰。器皿类皮雕有皮水桶和皮囊壶等;服饰类皮雕有皮靴、皮外套、皮手套等;配饰类皮雕有钱包、杂物袋、腰带等。从观赏性来看,皮雕以装饰画或工艺摆件为主。
蒙古族皮雕的技术特征
考古发现,蒙古族皮雕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时期,由于气候变化,人们开始用动物的毛皮来刻画地图,以便长久地保存。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直到近代,才在牛皮上看到现在的浮雕效果。蒙古族的现当代皮雕艺术是从传统皮雕艺术演变而来的,是把传统的元素和工艺与现代的审美观念思想相结合的新兴艺术门类。蒙古族皮雕之所以被众人喜爱,是因为其精美华丽的效果。其制作工艺包含了选皮、开料、勾线、雕刻、压花、绘染、起鼓和装裱等多道工序,其中任何一道工艺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其整体效果出现偏差,所以每道工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幅精美的皮雕画不仅能充分展现天然皮革的线条美,还可以展示出其构图和色彩的丰富多彩。
雕刻工艺
皮雕从其字面上看,雕刻是至关重要的工艺。在过程中先用勾线笔勾勒出整体的线条,再用雕刻刀进行雕刻,雕刻线条的好坏直接影响皮雕整体的品质。皮雕工艺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了层次有深浅,线条有粗细的雕刻工艺。首先皮雕师要用适合自己的皮具雕刻刀,每一种雕刻刀的效果各不相同。雕刻前需要把皮面用水擦拭,皮面柔软,雕刻刀可以更好地进行刻画。雕刻时要将刀与皮面形成90度的垂直形态,一次性刻画出来的效果最好,这样雕刻出来的线条可以更好地塑造立体的视觉感,为之后的压花和染色做好铺垫。
压花工艺
压花工艺是在雕刻过程之后,当其整体造型初出轮廓,便可以用压花工具和锤子对其进行敲打。压花工具多到上百种,锤子也分橡胶锤和实心锤。使用的压花工具不同,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也不同,植物纹样的皮雕画采用的是传统的唐草纹样,里面花纹深浅的效果是敲打时使用力道大小不同所形成的,非常具有3D效果。画面中间的十字架雕刻和矩形印花采用的是平压花的工具,无需考虑力道的变化,较为简单。压花工艺结束之后,需要用滚轮对画面进行调试,使皮面更加整齐。
绘染工艺
绘染是皮雕展现效果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雕刻全部结束后,开始调试颜料并模拟整体效果。颜料采用的是纯天然的复合材料,需要研磨、配比和调色,才可以涂抹在皮面上,用植物汁进行染色,绿色环保且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皮革染色的常见技法有糊粉染法、水晶染法、酒精染法和油染法等。大部分皮雕采用酒精染法,普通的染色为用含有酒精的染料在皮革上面层层叠加,颜色也由浅入深,制作工具是用棉球或海绵擦拭。
起鼓工艺
起鼓工艺的好坏影响着一幅皮雕画的好坏,起鼓是皮雕画定型和是否回弹的一个关键步骤,起鼓后的皮艺更具层次感,更加饱满。起鼓的最终目的是皮面的高低关系,这也是皮料塑性的一大难点,当将起鼓工艺好的皮雕画和不好的相比较,其优劣尽显。起鼓工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段削起鼓,一种是垫片起鼓。段削起鼓的方式比较常见,利用宽铲将皮质铲去一些厚度(如图4),再用塑性棒来回压擦起鼓边缘,将所需提高的部分衬起来,从而达到起鼓的效果(如图5)。
垫片起鼓的制作工艺是先将皮质打湿,将皮面底部垫到需要的高度(如图6),利用塑性棒沿着边缘压擦多遍,就可以达到起鼓的效果(如图7)。将皮面打湿是为了更好的定型,里面的垫层可以放空也可以放填充物,填充物可以使用棉花、皮碎等物体,为的是使整体皮雕的起鼓不反弹。
装裱工艺
“三分画,七分裱。”装裱工艺是艺术品面世的最后一道关卡,其重要性不亚于起鼓工艺,除了美观外还具有保护作用。量好皮雕画的尺寸,再选择大小合适的材料,这是为了在装裱过程中不产生多余的废料。利用特殊的“冲”打眼,手工缝制到画板上,用油灯或香将蜡线一点点燎掉,直至完全贴合在画板上。部分装裱还可以镶嵌金银、宝石等,增加皮雕画整体的辉煌程度和收藏价值。
蒙古族皮雕的艺术特征
蒙古族皮雕的艺术特征包括外在艺术特征和内在艺术特征。蒙古族皮雕的外在表现具有造型准确、结构清晰、颜色突出等特点。每个蒙古族皮雕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有“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善恶观、吉祥观念、天圆地方思维观、民俗情节等,这些文化内涵无不体现出蒙古族皮雕的内在艺术特征。
外在特征
蒙古族皮雕的造型准确是蒙古族皮雕造型的一大特点,与普通皮雕相比,蒙古族皮雕画外轮廓清晰明了,造型生动形象,具有画面高低层次。在雕刻动物、人物、风景时,蒙古族皮雕画能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神态和造型,准确的造型会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如图8)。立体裱装后的皮雕画,由于图案线条的处理产生了独特的浮雕效果,其层次高低分明,配以绚丽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是蒙古族皮雕的一大艺术特征。
在蒙古族皮雕画中唐草花纹和抽象类花纹结构清晰,枝干和花叶上的经络结构刻画明显(如图9),在花叶的上面也有表达整体浮雕关系的结构出现。在抽象类皮雕画中,水纹不同于其他物体,水的形态万千,透明无色,所以在艺术上用线条来展现水的流动,也有海纳百川的寓意。
蒙古族皮雕画色彩鲜艳,是区别于普通皮雕的一大特征,未经染色的皮革是淡黄色的。在上色的过程中,皮革本身就对颜料具有融合性,促使皮雕色彩更加生动。蒙古族皮雕画的艺术特征比较明显,有些部分颜色饱和度较高,较为突出,这也表达了一定的纪念意义。
内在意蕴
蒙古族作为古老的游牧民族,一直驰骋在广袤的北方大草原上,承载着传奇而神秘的传统草原文化。其中,蒙古族的装饰元素就是其传统艺术表现之一,与其独树一帜的精神旗帜及漫长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就是蒙古族传统的原始宇宙观和萨满教。蒙古族的内在文化意蕴不仅体现在装饰元素上,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例如其善恶观在蒙古族皮雕画中就有突出表现,例如,狼代表邪恶,而马和狗代表忠诚,这就使得马和狗的皮雕画更受欢迎,具有蒙古族皮雕画独特的艺术特征。
皮雕画是蒙古族中的一项特殊的传统工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蒙古人民的劳动智慧和文化精髓。蒙古族皮雕的工艺精湛,表面色彩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我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突出体现。文章对蒙古族皮雕画的技术特征和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国民间艺术,同时也为现代皮雕画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熊家兰.基于非遗“1+1”理念的建水紫陶茶具设计[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0.
[2]荆怀芳.基于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皮雕艺术研究[J].中国皮革,2021,50(12):98-101+105.
[3]温晓婷.蒙古族传统纹样在皮雕类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
[4]特日格乐.内蒙古地区唐卡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郭红霞.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皮画艺术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8.
[6]闫丽荣,李军.蒙古族皮雕艺术的工艺与美学分析[J].西部皮革,2022,44(19):110-112+119.
[7]耿海东.蒙古族皮雕艺术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7.
[8]萨日古拉图雅.蒙古族皮雕艺术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9]宇恒.皮雕画多元性发展探析[J].艺术教育,2016(03):158.
[10]李琬煜,周小儒.浅谈手工皮雕画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7(24):86.
[11]赵庆.皮雕艺术探索与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03):72.
[12]赵辰龙.内蒙古皮雕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3]李晨晨,吴晶,刘蔚琳.浅析皮雕工艺及其在皮革制品设计中的运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2,22(06):51-53.
[14]程睿.皮雕工艺在皮革制品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16,45(0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