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溪龙井村刺梨糯米酒文化产业的振兴发展
作者: 马济东随着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做好农村工作,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成为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龙井村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的一个特色布依古寨。随着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该村的特色文化也受到了重视。现对龙井村民族文化、龙井对该村落的影响以及布依族的生活文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推动民族旅游文化发展的途径,以推动龙井村旅游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合理治理,让龙井村发展得更好,为其规划好发展的蓝图。
龙井村概况
地理位置
龙井村是青岩镇西北门方向的一个村落,该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此村落中居住的人民大部分都是布依族。此村落距青岩古镇旅游景点大约有1.6千米,距离贵阳市中心大约30千米。该村的总面积约为2.4平方千米。龙井村地理环境优越,位于龙井山脉附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并且村内的环境较为整洁。整个村落的建筑极具布依族风格,例如青瓦木屋和石板路。建筑风格长期保留了布依族的特色文化气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龙井村已由过去贫穷落后的偏僻村寨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龙井村龙井
说到龙井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世世代代养育龙井村村民的龙井。龙井中的水是从龙井村后面的山脉地下所涌出的泉水,由于泉水本身带有一定的温度(没有温泉水的温度高),在冬天气温处于零下之时,井水便会像即将沸腾的水一样冒出水蒸气。龙井溢出的泉水所自然形成的水渠分布在整个村落中,夏天四周茂密的绿植和花朵让这里成为绝佳的避暑胜地,冬天由于泉水的温度高于周围的气温,水面上会弥漫着水蒸气,整个村子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泉水目前依旧以5cm3/s左右的流速源源不断地为龙井续上甘甜的泉水。龙井村龙井中的泉水是全村饮用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井中的泉水水质干净,清甜可口,也成为龙井村制作美食的重要水源,使当地诞生了著名的青岩豆腐、刺梨酒等一系列特色美食。为了保护这口井,2011年11月25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将青岩龙井村的龙井立为贵阳市文化保护单位。
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
“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是龙井村保护布依文化、传承文化、宣传文化的重要措施。游客能够通过前往不同的布依坊体验和了解布依文化来继续发展布依古寨青岩龙井村。
在“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的机制下,一种布依文化只能拥有一个布依坊,例如,酒坊只能有一个,染坊也只能有一个(其中不包括村民私自制作产品贩卖,这也不属于布依坊这个结构,所以村寨认可的布依坊中不同的布依文化只能拥有一个坊)。布依坊的经营者通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从上述机制可以得知,建立“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减少商业竞争;二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各种民族文化产品,使其保持特色并且持续进行产业化;三是使非遗传承人愿意宣传,并且保证民族文化产品超高的还原度,让游客认识到真正的布依族民族特色文化。目前,龙井村作为一个研学基地,经常会接待一些省内或者外省的研学团队来体验各种不同的布依文化,起到了宣传布依文化和村寨的作用。
在“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机制下,龙井村不仅拥有属于布依族文化的布依坊,项目中还计划对一些贵州文化相关的文化坊进行宣传和保护。在政府的宣传和支持下,龙井村计划开放花艺坊、香坊、造纸坊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坊,运营相关民族文化坊同样也需要拥有相关文化技能的非遗传承人,并在正确的宣传和保护下开展民族文化坊的一系列工作。目前非遗传承人除了龙井村的原住民以外,政府还通过从贵州各地引进人才来保障运营团队的专业化。
龙井村刺梨糯米酒
酒坊
目前,龙井村酒坊是该村唯一一家制作刺梨糯米酒的酒坊,酒坊日常的工作量很大,平时主要负责接待各种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民族文化与酒的做法、工艺(村里许多人都会热情主动地接待游客并且免费充当导游来介绍村子的文化)。
在销量方面,每年酒坊生产的酒基本上都供不应求。目前酒坊已经有很多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之后。酒坊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产量跟不上销量,并且由于非遗传承人自身还担任着村里的其他职位,没有更多精力来扩大酒坊的规模。但是根据调查可知,目前酒坊已经有了扩建的打算,并且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走产业化发展路线。
刺梨糯米酒概况
刺梨糯米酒作为龙井村的一大特色产业,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通过与刺梨糯米酒传承人进行访谈,笔者了解了酿酒材料选取、酿酒过程、酿酒产生的利润分摊及窖酒场地的选择等方面的信息。2006年,刺梨糯米酒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保护与发展。自古布依族人民就有酿造糯米酒的习俗,且极具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梨糯米酒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据说龙井村家家户户都酿造糯米酒,但村寨中酿造刺梨糯米酒的仅此一家。
刺梨糯米酒的选材过程极为严格。刺梨糯米酒中的刺梨是酒坊中的工作人员亲自去村寨周围采摘的,龙井村周围有很多野生的刺梨,酒坊使用采摘的野生刺梨酿酒,如果酿酒量过大,便会去采购口感相近的刺梨进行酿制。
刺梨糯米酒的口感极其丰富,前调为比较浓烈的草药香味,米酒的香醇慢慢在口腔中迸发,最后刺梨的香味便会慢慢发散出来,口中满是清甜的刺梨香味,非常具有特色。目前该酒被定义为养生酒,很多女性都非常喜爱这种酒,刺梨糯米酒的度数一般在37度左右。
龙井村刺梨糯米酒的传承
龙德国是龙井村布依族刺梨糯米酒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自幼生长在酿酒世家,掌握酿酒工艺以来一直遵循祖训,坚持用布依族传统酿酒工艺酿酒。近年来,他抓住龙井村打造“一个龙井村,百个布衣坊”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在村里开设了一间酒坊,传承布依族传统酿酒工艺。2016年,龙井刺梨糯米酒成功申报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龙德国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他的酒坊已经成为集刺梨糯米酒加工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文化工坊,也是龙井村承办旅游项目的重要场所。
龙井村刺梨糯米酒的制作
通过传统器具蒸馏出来的酒才是正宗的糯米酒,刚发酵好的不能称为米酒,蒸馏结束后接到缸里的才可以称为米酒。刺梨糯米酒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酿制酒的时间为每年的丰收季节,一般都是每年农历9月到11月,天气太热或太冷都会对酒的纯度和口感产生很大的影响。刺梨酒需要保存在阴凉潮湿的地方,龙井村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刺梨糯米酒的制作和保存。
酒坊每年酿造的酒大概有1万千克到1.5万千克,也会雇佣亲朋好友来帮助酿酒。由于布依族有酿造米酒的习俗,很多布依族人都从小就会酿酒,因此每年向亲朋好友收取酿造好的米酒(刺梨糯米酒中的基酒)进行回坊(只收购米酒,糯米等材料由其亲戚家自己提供)是酿酒的一个关键步骤。所以可以了解到制作基酒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步,第一,酒坊自己酿造一部分基酒;第二,向亲朋好友收购基酒,根据基酒的重量计算价格并且收购(其中最复杂的过程便是酿造基酒)。在酿造基酒的过程中,发酵的时间一般为3天到5天,并根据每年具体的气候因素对发酵时间进行调整,以保证酒的口感。每年酿酒基本都是重复上述过程,发酵3到5天后进行蒸馏,然后收集基酒,并依次循环这个过程。
刺梨糯米酒销售途径
目前购买刺梨糯米酒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向酒坊进行预订;另一个是提前联系酒坊,买家在酒坊制酒期间参与酿酒,由酒坊指导买家自己酿酒,而且在发酵蒸馏时,可以选择酒坊发酵和蒸馏或者自己进行发酵和蒸馏。
刺梨糯米酒目前大多是圈内销售,不对外销售,目前酒坊已经注册了公司,在未来将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目前由于生产方面的限制,暂时还没有考虑进行进一步的营销与推广,在扩大产业规模之后再做考虑。
刺梨糯米酒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我国刺梨糯米酒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刺梨糯米酒产业主要在贵州省各地迅速发展,但是各地的刺梨糯米酒产业生产规模尚未得到扩大,产量低,产品品质得不到有效保障并且市场知名度不高,这些因素限制了刺梨糯米酒产业的发展。刺梨糯米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发展刺梨糯米酒产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特色
刺梨糯米酒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突出的乡村特色,经过多年努力,贵州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上成绩显著,为贵州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全省重点规划发展了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项目,深入挖掘村寨特色,扎实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贵州被誉为“文化千岛”“百节之乡”,其民族特色村寨更是有“文化活化石”之称,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沉积深厚、内涵丰富、特征明显、源远流长,是少数民族人文精神、劳动智慧、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和文化价值。龙井村着重突出了布依文化,以“布依文化”和“布依刺梨糯米酒”为特色,推动龙井村“一村一品”的传承和发展。
良好的酒文化
酒坊良好的酒文化也是龙井村刺梨糯米酒的发展优势,在龙井村“一村百坊”的政策中,贩酒虽然是酒坊的主要经营手段,但是为了宣传文化,酒坊也开展了酿酒过程文化体验等活动。文化体验的收入虽然微乎其微,但是能够让刺梨糯米酒通过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的方式宣传出去。通过体验酿酒过程,人们能够了解酒的制作以及更好地品味酒,这对后期刺梨糯米酒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酿酒体验也在刺梨糯米酒未来的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产品优势
一个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品本身。酿制刺梨糯米酒采用的刺梨和糯米等材料都是村落中自己种植的优质原材料,品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再加上龙井村周边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原材料的种植。刺梨糯米酒产业发展秉持初心,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生产,不断提升其产品价值。同时刺梨糯米酒产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酒坊每年大约可以产1万到1.5万千克的刺梨糯米酒。并且在2006年刺梨糯米酒被列入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刺梨糯米酒获得了高度的认同。由此可见,刺梨糯米酒产业在生产、种植、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龙井村民族文化保护和酒产业的发展来看,短期促进其产业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目前龙井村的宣传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宣传,通过政府的资助和政策文件为村寨指明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村寨非遗传承人和村委会负责人参加电视节目和电台节目进行宣传,在村寨举办特色民族节日或者日常活动时通过手机小程序等进行图片宣传和视频直播,实现对民族文化和村寨文化的宣传。对于游客来说,每个布依坊都有体验项目,例如染坊有染布体验,酒坊有酿酒体验等,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不一样的布依族特色文化。二是积极申请特色产业专利。要想将刺梨糯米酒推广出去,就需要申请刺梨糯米酒相关专利。申请刺梨糯米酒专利一方面可以拓宽刺梨糯米酒的销售渠道,既能提高刺梨糯米酒产业的经济效能,又能提高顾客的回头率;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海内外游客,让他们充分体验刺梨糯米酒的制作过程,保护与传承这一非遗。
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在保护好民族文化的同时使其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为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龙井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布依古寨,拥有优质的自然风光和特色的民族文化,应该在保护该村文化的同时促进龙井村经济的发展。龙井村民族文化鲜明,需要进一步挖掘该村的民族历史文化,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推动发展旅游经济,实现乡村合理治理等途径,让龙井村变得更好。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