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地理2023年第10期

炎黄地理

炎黄地理2023年第10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炎黄地理》(月刊)创刊于1984年8月,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主要栏目: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地质勘探、建筑施工、文史纵览、教育探究、农林园艺、经济管理、交流论坛等。

目录

历史文化 | 孔子之“权”,重益舍利

孔子如何行权或者说孔子行权的标准一直都是学界讨论的重点。近年来,学界多认为孔子行权的标准为“仁”与“道”,然而无论“仁”还是“道”,其本身所包括的内涵都比较模糊。因此,要明确孔子行权的标准,并明确其概

历史文化 | 金代初期礼制建设及其遗迹风貌

金朝是我国满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上京会宁府于1115年到1153年期间被作为其都城,是12世纪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文物遗址调查的基础上对金代初期的礼制建设进行初步探讨。据

历史文化 | 释历史中的宝相花

源于敦煌佛窟的宝相花,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定型并风靡于唐朝,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缩影。宝相花的发展跟随佛教东传的路径,以莲花为母体,兼收石榴纹、云头纹、牡丹纹等各类西来以及本土传统纹饰元素,从融合性较低

历史文化 | 天水雕漆艺术及其审美风格探究

天水雕漆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现从天水雕漆的造型、纹饰、色彩、工艺出发,探讨天水雕漆的审美特点。天水雕漆造型美观、协调;纹样注重营造意境、高雅唯美、蕴含深远;

历史文化 | 中国古代官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演变

官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古代中国封建体制下文官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其发展趋势与古代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在当前我国基本建立国家公务员任职期经济发展审计制度的新时期,高度集中的封

历史文化 | 中国古典舞发展之哲思

以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以中国古典舞变奏为准绳,以中国古典舞变奏动因为牵引,观根植与传承,创新与呈现,终究会看到不同于以往的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诠释。中国古典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

风土人情 | 观民国五台山游记之特色

进入民国之后,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造访五台山的旅行者数量增多,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游记。这一时期伴随着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五台山游记中所记录的内容极具时代特色。新兴

风土人情 | 祖荫福泽:诺邓村多样信仰文化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的诺邓村被誉为“千年古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仰文化。诺邓古村长期存在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传统以及多样的民族民间信仰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底,

风土人情 | 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东北秧歌“双扇舞”

中国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大好前景。东北秧歌是中国民间舞体系当中最具区域代表性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承和发展东北民间舞的过程中,通过几代人对东北文化的潜心探究,逐渐掌握了民间文化和

风土人情 | 库车地名印象

地名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有的地名可以让人们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的联系,现以库车的地名为例,对地名的命名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地名是人们在一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下,赋

风土人情 | 花溪龙井村刺梨糯米酒文化产业的振兴发展

随着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做好农村工作,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成为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龙井村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的一个特色布依古寨。随着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该村的特色文化也受到了重视。现对

遗产保护 | 赓续山西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

山西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是可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不但见证了山西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不

遗产保护 | 冲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桎梏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个城市也正是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才被赋予了生命。一个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最具意义、最经得起细细品味的城市特

遗产保护 | 高校助力非遗传承创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

遗产保护 | 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通共融

群众文化是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历史传承性、大众通俗性和广泛参与性。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群众文化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始逐

遗产保护 | 从黄花岗公园看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遗迹活用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颇具特色且凝聚了地域文化与人文情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性的历史文化遗迹活用成为时代潮流。广州市黄花岗公园依托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开展各项公益讲座与主题

旅游与思考 | 甘肃旅游文化的跨文化国际传播之路

文旅融合背景下,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但是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仍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推动旅游文化走向世界,对于甘肃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文化旅游资源密集的信息化时代

旅游与思考 | 大运河文化内涵探微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3200多千米,通达五大水系,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延绵不绝的运河背后是百姓亘古不变

旅游与思考 | 促进甘肃民俗文化旅游更上一层楼

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甘肃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包含除汉族以外的蒙古族、藏族、撒拉族、东乡族、哈萨克族、回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等9个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

文物古建 | 文物保护工程档案规范管理新面貌

文物保护工程涉及建筑的修缮、维修、抢险等系列工作,与普通的建筑维修工程有很大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对项目的技术、管理、财务文件进行规

文物古建 | 山西唐以前斗栱演变及特征

斗栱,又称为枓栱、铺作、斗科、牌科等,由方形的斗、矩形的栱、斜式昂和横向枋组成。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古建筑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现对文献资料、石窟石刻、墓葬、出土文物等遗迹及遗

文物古建 | 博物馆品牌策略: 社交媒体宣传的创新方法

博物馆作为文化和历史的守护者,承载着无数珍贵的文物和故事,其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当今数字时代,博物馆必须适应不断演变的社交媒体环境,以便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和文化推广给更多受众。博物馆品牌策

文物古建 | 广西豫章会馆保存现状及多元更新发展趋势

会馆是一种地方性的同乡组织,创建会馆的目的在于“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若同乡”,每逢过年过节或每月朔望,同乡欢聚一堂,祭神祀祖,聚餐演戏。江西会馆不仅在文化上融合了宗教、移民、商帮、民俗

学术研究 | 直面问题与挑战,促进兵团红色文化发展

传承与发展兵团红色文化是助力兵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兵团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主要对其在传播层面、教育层面、产业发展层面、科技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使

学术研究 | 韩非的“民本”思想

战国末期,韩非吸收了百家之所长,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需要遵循“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的理念,并根据人“好利恶害”的本性,将赏罚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以此确保民众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

学术研究 | 唐宋闽地禅僧交游考

《禅林僧宝传》等一系列禅僧传中涉及闽地禅僧交游的内容丰富,且极具代表性。禅僧以禅宗思想为基础,借助地域往来,展开交游活动。禅僧的交游范围跨越统治者、士人和平民多个阶层,体现了禅宗对社会的渗透。闽地禅僧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