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问题与挑战,促进兵团红色文化发展
作者: 倪成苗 胡昌平
传承与发展兵团红色文化是助力兵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兵团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主要对其在传播层面、教育层面、产业发展层面、科技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使其传承与发展更有针对性,以便更好地彰显兵团红色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只有正确对待兵团红色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才能为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兵团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历史实践中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的发扬,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兵团红色文化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价值、促进新疆经济繁荣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随着红色文化热潮的掀起,兵团红色文化开始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开始被人们了解与认可。由于兵团地处偏远,受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兵团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除新疆人民和特定人群以外,其他地方的民众对兵团和兵团红色文化的了解有限,对兵团文化中涉及的具体事件和人物更是知之甚少。兵团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可以促进兵团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传播层面的问题
过去,兵团文化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方式传播,大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不再是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信息的飞速发展使群众可以更主动地获取信息,人们的生活娱乐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给兵团红色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传播途径边缘化
不同于传统媒体,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递更具时效性,人们在浏览信息时受到大数据技术和平台算法机制的影响,平台根据个人喜好和浏览习惯推送类似的信息,使人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单一。比起红色文化,以流行元素为主的大众文化更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大众文化中的负面信息会对红色文化的传播造成冲击,这造成红色文化在网络传播中逐渐被边缘化,相关内容很难推送给大多数人。
传播内容碎片化
全媒体时代,手机的便捷性不仅使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人们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和消遣性特点。为了迎合大众,官方媒体和自媒体选取信息进行传播时都不可避免地会具有“短、平、快”的倾向,受众难以获取红色文化的完整内容。碎片化的信息不利于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播,甚至可能使其被误读。
传播对象区域化
兵团红色文化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人在屯垦戍边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兵团团场分布在新疆各地,受到交通和传播途径的限制,早期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播一直是在兵团人之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兵团城市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兵团红色文化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其传播对象始终局限在特定的群体中,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新疆学生,传播范围较为有限。虽然根据兵团文化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可以相对完整地展现兵团红色文化,但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些作品所体现的价值观往往难以吸引年轻受众,有的年轻人甚至无法理解兵团人的选择,更无法共情他们的牺牲与奉献,这些作品长期处于传播链条之外。
教育层面的问题
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兵团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并未在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席、学校教育的僵化和社会教育的缺陷所导致的。
家庭教育的缺席
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兵团家庭教育的联系十分紧密,兵团红色文化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代性。在兵团家庭中,积极传承兵团红色文化的老一辈正逐渐退出家庭的核心地位,对于后代的教育仅停留在讲故事和回忆过去,影响力不断降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兵团二代、兵团三代选择离开新疆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导致兵团红色文化在家庭中的传承力度不断降低。
学校教育的僵化
近些年,红色文化教育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同时积极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设相应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在中小学阶段,注重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之中,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中。2019年修订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就增加了许多与革命文化相关的课文,并专门设置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这一任务群研习红色经典,但是并没有涉及兵团红色文化的相关篇目,开设兵团文化相关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依然局限在兵团学校。在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借助新媒体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积极探索将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的路径。
此外,随着红色旅游热潮的兴起,国家大力扶持红色文化旅游研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在知行统一中实现全面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兵团红色文化的相关研学活动很难针对新疆以外的学生开展。这使得兵团红色文化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学习始终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
社会教育的缺陷
兵团比较重视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尤其是在兵团精神的弘扬上。一方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也组织专家学者们对兵团文化进行研究,促进兵团文化的发展。但是社会教育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教育实施主体之间的协调不足。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具有多样性,只有充分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兵团红色文化教育主体包括兵团、各师和团场的领导部门以及各级群众团体,由于部门多、层次多,整体协调性存在不足。
第二,社会教育内容难以明确。社会教育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其打破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但这种开放性也使社会教育的内容呈现纷繁复杂的情况,内容包含文学、科技、法律、政治、道德、体育等多方面。在丰富兵团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怎样选择教育内容以及选择哪些内容等。兵团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使其不断更新发展,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不断更新与发展。
第三,社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兵团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形式通常有讲座、观影、观展等,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形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因此,除了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也要在形式上不断变革,例如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增加社会教育内容传播的便捷性,以及运用AI技术增加教育的体验感等。
产业层面的问题
一种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得益于其自身独有的价值。兵团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促进了兵团和新疆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的产业链条,可以在推动兵团和新疆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部分城市在兵团红色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如第一师阿拉尔第一个5A级景区——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的建成,标志着兵团在红色旅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知名度低,规模小且形式单一
兵团红色文化主要集中在兵团各师市,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兵团师市之间距离较远,难以形成规模化、辐射性较大的文化产业链。另外,兵团红色文化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在对其进行宣传时,所采取的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同质化严重,容易造成审美疲劳。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传统广告的宣传效果越来越不理想,依靠传统宣传手段无法全面宣传兵团红色文化,从而造成兵团红色文化的知名度较低。在旅游方面,客源少且单一,旅游项目多由政府部门组织,吸引力较小,很少有游客愿意前来兵团城市旅游,导致大部分人对兵团红色文化知之甚少。
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文化品牌尚未形成
红色文化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提到红色文化,大家首先会想到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也会想到两弹一星、大庆精神,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兵团红色文化,归根到底是兵团红色文化自身的影响力不足,没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兵团师市遍布新疆各地,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韵味无穷的民族风情。充分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让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等资源充分融合,使民族地域风情与现代兵团精神在碰撞融合中不断发展,并打造出独有的文化品牌才是发展兵团红色文化的长久之计。
文旅融合缺乏创新,特色不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兵团旅游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对其进行有效开发不仅能提高其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其影响力,更能发挥出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的教育价值。目前的文旅融合项目以传统的参观红色文化基地、聆听红色故事、重走红色路线等形式为主,形式单调且重合度极高,也缺乏完善的旅游配套措施。
第一,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备。兵团城市规模不大,景点周边相应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有限,面对“红色旅游热”还缺乏充足的应对措施,各种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游客的体验感较差,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旅游口碑。
第二,缺乏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疆由于历史、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兵团城市的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慢,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人才较少。以第一师阿拉尔市为例,其位于塔里木河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虽然近年来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物质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内地许多城市相比,在对人才的吸引力方面依然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和相关从业人员,兵团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
科技层面的挑战
兵团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这就使兵团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在特定的时期,这种封闭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兵团文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便捷使人们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碎片化信息。在信息的碎片化传播过程中,兵团红色文化的话语权被解构,人们对其内容的浏览仅停留在表层,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兵团红色文化的认识自然存在不足,甚至可能出现认知偏差和产生误解。此外,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无良媒体甚至会歪曲兵团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如“八千湘女上天山”这一伟大壮举就曾被恶意解读从而引起舆论“恐慌”。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利于正确传承和发展兵团红色文化。
价值观念的冲击
提升文化自信既要根植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改革开放前,兵团的经济模式为计划经济,在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下运行效率较高,为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兵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原先单一性和平均化的分配模式,使得不同的人在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多元价值观不断冲击着人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对兵团红色文化、兵团精神造成了一定冲击,进而使兵团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被削弱。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个民族的血脉。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兵团红色文化是几代兵团人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传承与发展兵团红色文化是兵团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体现,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新疆繁荣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正视兵团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适应时代变化与发展,才能始终维持其价值和生命力,真正做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文化润疆服务。
塔里木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2022年招标课题重点项目“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