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服饰图案的装饰纹样特色
作者: 王玥壮族服饰是我国传统服饰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带有极强的民族色彩。壮族人民将生活理念和美好愿景寓于服饰中,使服饰变为具有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特殊物品。其服饰蕴含着古时人们对于图案组合搭配的智慧,对于当代服饰设计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优秀民族工艺,转变当今服装设计理念。
壮族服饰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其不仅包含日常口语中指代的上衣和下装,还包含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装饰物,如背包、腰带、方巾等。本文从壮族服饰形成缘由出发,论述了其图案纹样中的不同元素构成以及组合方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特色。
广西壮族服饰形成缘由
自然环境
壮族人民自古生活在风景如画、山光秀丽的山区。他们在田间自由地劳作,在山与山之间吟唱山谣,与风为伴,与水为乐。这样悠闲轻松的生活培育出壮族人民纯善、有爱、质朴的民风。因此,壮族人民将这样的生活理念和情怀寓于所穿的服饰中,将日常所见的青山、绿水、游鱼、飞鸟作为服装图案装饰,抒发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物质条件
壮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的进步。从最初人们只能利用树叶等自然材料裹体,到如今人工纺织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可以使用棉、麻、绸等多种衣料来制作服饰。棉布、人造纤维制造技术的成熟以及蜡染技术的普及,使得壮族人民能够制造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新意的服饰。
人文特性
广西壮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壮族人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一步一行间都彰显出我国农民辛勤劳作、朴素自然的美好品性。例如,广西各民族在特殊的节日中会穿着专门的表演道服进行表演,以体现其对重要节日的重视。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日常服饰设计便更加贴合舞蹈需要。在其服饰图案中,许多纹样都与当地的图腾文化和神话故事有关,蕴含着当地人民的人文特性和文化追寻。
广西壮族服饰纹样的元素构成及寓意研究
现实性具象图形
一个地区服饰的形成与其所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广西壮族人民服饰图案的选用便与当地依山傍水的独特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现实性具象图形以通俗的话语表达,就是指与现实结合,具有当地生活特色的写实性图案和画影。其中主要包含反映壮族文化特色的字纹,蕴含美好寓意的动物纹样,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植物纹样三大现实性具象图形纹样。
1.字纹及其寓意
壮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民族,对于外来优秀文化始终秉持吸纳接受的良好态度。壮族人民将服饰作为载体与其他民族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字纹是广西壮族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装饰,壮族人民会以汉字为纹样,将其用于服饰制作。壮族服饰中经常会采用一些具有对称性、重叠性的汉字作为装饰纹样。例如,最常见的壮族服饰字纹为“回字纹”“米字纹”“井字纹”“囍字纹”。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壮族服饰中的字纹大多选用左右对称、形体规整的汉字,以保证最终图案呈现的完满性。在这些字纹中,不同的字有着不同的寓意,但是都反映了壮族人民朴素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囍”字为例,其寓意与汉族文化相同,都蕴含着双喜临门、好事来临的美好愿望。汉民族对“囍”字有着独特的情感,它也常为剪纸纹样的首要选择。“田”字由于方方正正,边角分明,也常被用于壮族服饰图案中,寓意着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之情,饱含其对于来年收成富足的美好期许;“井”字是从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中演化而来的,代表水流源远流长,也象征着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回”字纹由雷纹演变而来,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象征福寿连绵不断(常用作底纹、边饰)。广西壮族人民通常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生活用品作为其纹案的基础,并对其进行艺术性改造,从而保证其美观,使其蕴含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动物纹及其寓意
广西壮族人民对动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自然劳作中与动物形成了友好相处、和谐共生的关系。作为壮族服饰的现实性图形之一,动物纹的选取和利用也极具民族特色。其中除了包含在汉文化影响下所共有的动物代表外,还包含了一些其本民族所特有的动物代表。从共有的动物代表来说,壮族人民也从天、地、水出发,将水里游的鱼、天上飞的鸟以及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人间尊贵象征的龙和凤凰作为动物纹样的主要素材。从民族特有的动物选取来说,壮族人民对于蛙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蛙神崇拜是壮族的古老图腾崇拜之一,蛙神也是繁衍生息的生命力的代表和象征,在壮族人民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另外,蛙形状曲线饱满、线条柔和,起伏的轮廓与壮族人民生活地区的山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每一个蛙形之间既互相独立,自成形状,又互相连接,相互衬托,从而在其简单曲线图形的组合之中,体现出循环连接的动态美感。除了单一的动物纹样外,壮族服饰中还有凤凰与龙的嬉戏对视图。壮族女子利用精湛的缝制技艺将古代的两种神兽放于一处,创造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图画。将植物纹与动物纹进行搭配也是壮族服饰中常用的创作形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动态与静态美的完美结合,创造出静中有动、动中显静的绝佳搭配。动物纹通常被用于壮族儿童服饰和头巾中。在儿童常穿的虎头鞋上有多种动物图案的刺绣,如彩色的蝴蝶和空中的小鸟,深受小孩子的喜爱。在壮族服饰文化中,动物纹样有着丰富的寓意。龙纹是壮族男性常用的服饰纹样,代表壮族男性的阳刚血性,寓意成功和幸运;凤纹则是女性服饰中最常用的纹样,凤凰引领万鸟,是和平、美丽的象征,也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壮族人民的纺织布就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布一般,而壮族女子就是心灵手巧的画家,在上面尽情挥洒智慧和耐心,将全部身心倾注于其中,最终制作出伟大的民族工艺品,成为时代的瑰宝。
3.植物纹及其寓意
广西壮族人民对植物的深厚感情与当地的一个传说有关。在当地民俗文化中,相传花婆是天上主管人间生育大事的女神。一天,花婆在花朵中孕育出了壮族的祖先米洛甲,米洛甲作为花婆在壮族地区的传承人,在自己的后花园中开始孕育人类。壮族人民无比感激花神的孕育之情,将花神誉为“育子之神”,并通过祭祀花神来祈念花神的庇佑。因此,在这一神话传说的影响下,壮族人民对花草树木有着特殊的情感,并在其衣物上也绘制了植物的图案,以表达对其的喜爱之情。壮族人民通常选择所在地区常见的牡丹花、六角花、菊花等花卉作为图案模型。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多种花纹进行组合,创造出包含多种花纹的万寿花纹。动物花纹和植物花纹的组合创作也是其服饰图案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植物花纹与动物花纹易于组合,可以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因此,壮族人民将两者进行了融合,创作出了“凤凰花纹”“蝶恋花花纹”“喜鹊登枝花纹”等。不同花样的纹路制作也存在不同,比如太阳花花纹的花瓣一般采用八瓣,这是利用了数字“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虽然太阳花花瓣基本上都是以八瓣为主,但是花瓣图形之间也略有不同。有的花瓣是最为常见的半圆形,有的则是三角形形状。桂花纹则是用大小不同的菱形拼接而成的,有时还会添加亮片进行装饰;稻穗纹也是常见的植物纹图样,稻穗纹常缝制于旗袍之上,它弯曲精美的图形受到了壮族女性的极大欢迎。除此之外,植物花纹中还有部分花纹图样可能以当地少见的花卉为模型,不容易被查证。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是我国传统纹样中最为常见的图形连续方式。植物纹通过不同的编制技艺和组合,形成四方连续图案,保证了服饰整体效果的均衡性和对称性。广西壮族人民将神话传说故事与服饰制作相结合,为服饰图案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植物花纹本身极具审美色彩,将其与服饰制作结合起来能够使服饰更加精美。植物花纹采用我国经典花卉牡丹花、桂花和菊花为图样,充分应用其典雅、高洁、吉祥的花语内涵,展现了壮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们将自然生长与人类生命的孕育联系起来,显示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也展示出人类在生活中与自然同生共处,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愿景。
想象性抽象图案
广西壮族服饰图案除了取自真实情景、日常生活的物料外,还有一些来自几何图形和抽象线条图案。这类图案主要依靠当地人民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力制作而来,通过对点、线条、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图案进行大小不同的调节和形状的细微转变,搭建出不同的图案模型。抽象几何图形不仅是创作的素材,也是写实性图案转变为图纹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将形体较为复杂的真实事物简化为抽象的几何图案。许多动物以及花纹图样都是以线条和多边形图形作为素材打底进行创作的。通常情况下,抽象图形和线条适用于壮族服饰的上衣袖口和下装裤子底部。通过将曲线、直线线条与多边图形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并运用多种色彩搭配碰撞,能够使服饰呈现出简单明了、色彩分明的服饰效果。一般来说,点与线是作为服饰图案中的连接物存在的。由于纹样与纹样之间空隙太多会影响服饰最终的整体美观,因此,点与线作为可以随意伸缩变换的图形成为填补空隙的最好材料。壮族服饰中的点与线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点线大为不同,我们一般认为它们只是生硬的线条和细小的圆圈,而对于壮族人民来说,他们利用自身高超灵巧的技艺对其进行改造利用,使其与不同图形纹路进行组合,最终变换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点睛之笔”。同时,点与线的不同组合也是壮族服饰精美细节的体现。如果观看一件壮族服饰,便会惊喜地发现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极为流畅完整的,每一个圆点和线条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壮族服饰中的几何图形与点线的使用较多,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服饰图样,但是其搭配组合不是简单僵硬的随意组合,而是能让人感到舒服、眼前一亮的纹路。最常见的几何纹样有锯齿纹、菱形纹、折线纹、云气纹和水波纹等。其中,云气纹取自天空云朵的流动感和神秘感,寓意步步高升;锯齿纹是三角图形的组合运用,寓意着协调对称之美与统一变化之美;水波纹表达了壮族人民对水的尊敬和崇拜之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自古以来就具有很大的传奇色彩,壮族人民将水作为图案纹样,表现出其对水的探究之心,以及对水是生命之源的深刻理解。
广西壮族服饰图案的组合形式
重叠式
在广西壮族服饰图案的组合形式中,重叠式是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这也是我国传统纹样的代表性组合形式。这与我国自古以来便秉持的对称均衡的理念密切相关。从宫殿修建、房屋结构到服饰制作,处处可以看到对称的影子。在重叠式组合形式中,常用的两种方式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适用于“带状图案”,是按照ABABABAB的规律进行延伸的,因此常见于衣袖处和裤子底部压边处;四方连续则是由一个纹样或几个纹样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基础,再以此为单位向四周进行延展,它的空间延展性相较于二方连续来说更强,较常用于花纹和植物纹的创作组合。对于抽象图案的重叠组合来说,其选择更加自由,可以通过变化线条颜色、粗细、长度和弯曲度等不同方式进行多种线条的重叠式组合;也可以通过变化点的大小、圆弧弯度、颜色以及分散程度等方式进行多类型点的重叠式组合。重叠式组合方式符合我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是美学设计一直遵从的理念之一。通过左右对称、上下对齐的规整性设计,可以实现人类感官和情操的双向满足。
多纹样集中式
多纹样集合式是将多种纹样元素进行组合搭配的一种方式,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复杂多变性等特点。它通常是以中间主体部分为主干,采用方形或圆形图案镂空设计突出主要成分,在周围辅以曲线以及抽象纹样作点缀。方形代表安稳和平实,圆形代表圆满温和,圆与方就如同天与地一般,产生极强的力量对比。图案纹样中也常常会有粗与细、简单与复杂、曲线和直线的碰撞。粗线代表豪放不羁,细线代表柔弱精细,粗与细的对比如同男性与女性的力量差异一般,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中间主体部分的简单图案与四周不同元素的繁杂组合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简衬繁,以繁衬简,两者互相呼应;直线条给人以正直刚毅、宁折不屈的视觉张力,曲线条则有一种弯曲变化的动态美,两者的搭配可以缓解视觉疲劳,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奇特视觉享受。集中式纹样的切割和划分有按形状划分的方式,也有利用色彩划分的方式,利用色彩的转变、色块的区分进行整体多变性的划分。在集中式纹样中,铜钱纹经常被用来作为纹路的中心,以此对整体纹样的主体进行延伸和组合搭配。在多边形状的组合中,也通常采用多纹样集合创作再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重叠延伸的方式。这个时候,集中式纹样便以整体的形式成为重叠式纹样的延伸基础,使得整体服饰既有集中美又有对称美。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审美理念的复现,也是寄托民众情感的重要承载物。广西壮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在整体和局部上都极具对称性和协调性,它的取材来源广泛,组合形式丰富多样,同时又兼顾整体感。因此,研究壮族服饰的图形纹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服饰演变历程,从古人的创作中中汲取更多智慧。
参考文献
[1]李鸿捷.浅析广西壮族服饰纹样中的平面构成[J].东西南北,2018(09):117.
[2]玉时阶.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1):12-15.
[3]梁喜献,唐世斌,项载君.壮族服饰构图纹样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09):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