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关市“九龄”IP形象的设立可行性分析
作者: 李卉现今是形象驱动时代。选取历史人物为IP形象,将韶关市张九龄的形象作为代表,更形象地展示出旅游目的地在甄选与确立历史人物IP形象时需考虑的因素。
旅游IP形象的发展背景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广泛,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如何深入挖掘并多角度体现旅游中的文化性,可以通过设立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目的地IP形象着手。“IP”(目的地形象认知),可以理解为“给你我的形象认知和我的具体地址”。在现今热门的智慧旅游与文旅融合新业态背景下,IP形象运作过程为,设立一个地域清晰的门面IP,加大力度推动周边衍生品的滚动式发展,逐步推广、普及IP文化产品,再扩散到其他相关内容。通过打造目的地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树立IP形象去获取该IP跟随者的流量,为跟随者创造更多价值,达成游客、景区、目的地、政府、从业者、相关产业的多方受益。
以故宫为例。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既是一个著名景区,也是一个强大的文旅品牌、顶级IP。近年来,故宫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对故宫文化进行推广,使得故宫文化不再被高高在上的皇权形象束缚,而是成为一个文化宝库,使人们对故宫产生仰慕之情,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文化消费需求。同时,故宫也利用IP形象的塑造,丰富了故宫文化的内涵,在传播过程中展现了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多样且亲切的价值观,由此强化了故宫的品牌力。可以说,故宫文创是品牌理念与IP理念完美融合的例子。
韶关市历史人物IP形象的设立目的与意义
立足“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韶关市一直以建设区域文化中心为目标,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如今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已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旅游实物产品的匮乏、吸引力的弱势、营销手段的不匹配、媒体运营的滞后等难题导致韶关市的旅游价值无法与当地丰富且优越的历史名人文化相匹配。从旅游形象的设立入手,不单可以优化宣传效果,还能融入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打造适宜韶关的历史名人IP名片,助推韶关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深化智慧旅游方式,积极应对旅游业的原生脆弱性问题
旅游产业易受流行性疾病、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优化旅游产业,通过树立新的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韶关市可以通过历史名人IP形象的塑造,实现线上宣传与互动,从多角度开发旅游产品,形成与之相关的多领域并共同发展,从而解决旅游业脆弱性问题,提升旅游收益。
打造立体化IP形象,助力韶关旅游产业竞争力几何级提升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现今已成为形象的竞争。游客认知旅游目的地的方式逐渐依赖于互联网、便携设备等。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的速热,已经影响了现代人获取信息渠道的选择倾向。
旅游目的地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需求市场变化,调整应对方式。韶关市可以将张九龄IP形象打造作为核心出发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再通过互联网与韶关名人文化的结合,促成韶关市历史人文IP旅游形象立体化塑造的最终形成。打造韶关文化品牌,提升韶关形象,真正地体现韶关形象。通过互联网传播韶关市特色历史人文IP资源,推动相关产业融合,释放韶关文化活力。如此,未来不仅能增强本地民众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营造文化氛围,改善人文环境,为旅游吸引力的增强、竞争力的整体化提升、高质量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韶关市现有旅游形象的发展与制约因素
韶关市现有旅游形象
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区丹霞山、著名的“马坝人”出土处、“石峡文化”遗址狮子岩、“地下宫殿”古佛岩、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岭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珠矶巷以及乳源的必背瑶寨等。
2018年,“善美韶关”城市形象Logo正式发布,并在之后的韶关各类宣传及展示物品上随处可见,得到大力普及。但该Logo仅有文字要素,未有任何人物形象或其他形象的配套内容。
2019年,韶关以“文化+旅游”新形象,亮相广东旅博会。此时,“文化+旅游”成为韶关形象的新名词,“善美韶关”的城市形象也正式走入大众视野。但是在推介会中并未突出宣传历史人物文化。
近些年,韶关的旅游城市宣传片继续沿用“善美韶关”“善美之城”“善美韶关欢迎您”的形象Logo,在其内容中所涉及的历史名人仅包含张九龄、余靖。
此外,韶关市旅游业界领导及各大院校研究人员偶有研究韶关市旅游形象的相关文章,其研究内容多以自然类形象为主。虽然少数分类研究进行了整体内容归纳,但研究内容没有任何明确定位。
韶关市旅游形象的现存问题
1.不具备独特性
“善美韶关”Logo是目前唯一明确的韶关市旅游形象,合理推测未来一段时期该Logo也仍将继续使用。但是该形象的内容无论是从文字还是从呈现效果都是不够突出的。它与往届韶关市所推崇的自然类、宗教类景点无法融合,不易让游客产生认同感。虽然后期韶关市的宣传内容扩展到其他领域后,其协调性得到改善,但仍然不具有独特性。仅通过文字无法体现对“善”和“美”的解读,更无法连接到韶关市旅游业的各个景区。
2.不具备辨识度
“善美韶关”的含义无疑是好的,也具有传播价值。但是仅通过四个字来体现韶关市的“善”与“美”过于单一,且难以代表韶关市的旅游形象。众所周知,“善”与“美”都需要通过具体的人或物来进行呈现,需要借助一定的事件来表明,旅游者更是需要实际的体验。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是相对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旅游者接受得更直观、更简单、更清晰是重点,化繁为简的方式对于旅游者记忆旅游目的地形式是有帮助的。因此“善美韶关”的标语不足以代表与体现韶关市旅游形象。
3.不具备变现能力
“善美韶关”主题虽然经过几年的推广,已经逐步覆盖公交车、站台、宣传栏等各大人流量密集区域,但是本身却并不具备变现能力。依托“善美韶关”主题的旅游商品在宣传与售卖方面都较少,而近些年由企业与景区合作推出的乳源瑶绣、张九龄纪念背包、韶关市纪念币等在韶关“风度书房”、旅游纪念品商店、博物馆等场所被人熟知,受到人们的欢迎。以“善美韶关”为主题的宣传在变现能力上更加弱势。
韶关市IP形象甄选因素及张九龄人物形象匹配度分析
历史性与文化性
对于历史名人IP形象的甄选,历史性与文化性是必备因素。如何能同时兼备这两类因素,并具备突出代表,将是甄选的核心与关键。历史性与文化性的融合体现了国家对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的引导。所选形象不应只具备历史文化性,还应该在某些层面拥有一定的群体资源,便于后期推广。
在仕途方面,张九龄是唐代唯一一个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在朝堂上直言敢谏,选贤任能,被评为一代贤相,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主持开凿大庾岭路,在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往来方面功不可没。
在文学方面,张九龄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诗人,著有《感遇十二首》,其一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句表达了诗人恬淡从容的襟怀和忧谗惧祸的心情。诗人更是有耳熟能详的寄托思念的名篇佳句《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外,张九龄还著有《曲江集》二十卷,展示了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情感。
地域性与独特性
旅游目的地IP形象是依托本地资源,寻找独特性内容,充分发挥其优势,以起到代表目的地的作用。一经设立,将代替整个旅游目的地进入游客视野,达成宣传效用。因此地域性与独特性是旅游目的地在甄选历史名人IP形象的基础因素。
张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长安二年(702),张九龄考中进士,他作为唐朝唯一一位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可以说是代表了岭南区域政治与文化的崛起。自古岭南区域就属于边缘化地带,来这里的人更多的是被流放或贬谪,但是张九龄的学识与能力打破了当时社会的刻板印象。因此张九龄作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被称为“自古南天第一人”。所以无论是从地域性还是独特性角度进行甄选,张九龄都是最符合要求的历史名人。
美誉度与影响力
旅游目的地历史人物IP形象的选取需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美誉度及影响力,即社会评价、群众口碑等。对于目的地而言,选取历史人物作为IP形象代表,其所侧重的是该人物背后已形成的市场认可度及群众影响力,这对于后期IP形象进入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据载,张九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张九龄逝世后,被追赠荆州大都督、司徒,谥号文献。此后,唐玄宗在宰相推荐人选上,总会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其地位与能力。因此,张九龄也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对于韶关市而言,张九龄不仅是当地的名人,更是教育工作的标杆示范。韶关市建有九龄小学、张九龄纪念中学、张九龄纪念公园等,可见其在韶关市的影响力。作为“岭南第一人”“南粤先贤”的张九龄,其不仅在岭南地区深受好评,他的文学作品更是被多次引用在重要场合,被海内外熟知。
教育性与传播性
旅游目的地历史人物IP形象的选取需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且适合进行宣传。合适的历史人物宣传不仅可以对当地人民产生积极影响,其文化精神内涵更是能通过互联网传达给每一个人。因此在甄选IP形象时必须考核其所传达内容的社会性影响以及其所具备的教育意义和效果。选取高度适配的历史人物IP形象不仅使旅游目的地的推广与认可变得容易,更是在社会层面上进行了精神文化建设。
张九龄无论是自身学识还是品德修养都非常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善美韶关”的主流形象。在文学上,张九龄的名篇佳作广为流传,代表作丰富。在仕途上,他的耿直尽忠、选贤任能为史书与名家所赞扬。苏轼曾言,“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在个人操守上,他为人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诗词中所表现出面对贬谪与困境时的豁达心态:“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也极具适用性。
经济性与变现能力
旅游形象不仅是一个地区对当地资源整合后的选择,更是一次助推经济增长的判断。旅游活动中的产品消费不容忽视,选择合适的形象对于产品的设计与推广都是非常有利的。相比文字标语,一个有丰富历史底蕴的立体化人物形象更适合作为旅游目的地的IP形象,从而推动旅游变现。
韶关市选择张九龄作为历史人物IP形象,对于后期人物形象的开发非常有利。借助当下的热点平台与渠道,采用宣传片、动画片、纪录片、文创设计等方式都是更优于原有“善美韶关”的标语宣传。同时,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对接也能更好地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更好地面对近些年的旅游业危机,寻求新的生存发展路径。
近些年,韶关市注重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历史名人代表张九龄的相关要素成为开发的重点。从早些年的产品开发如“清化粉”(又名“宰相粉”)到近些年的张九龄纪念公园的建设、张九龄表情包等,韶关市政府都非常关注。但目前仍欠缺一个合适的时机对韶关市旅游形象进行省级改造。本文仅以韶关市张九龄作为代表,阐述在历史人物IP形象的选取与确立中的一些必备因素,以此对韶关市政府、旅游行业以及相关产业在旅游形象方面的联系进行探讨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带.论韶关市旅游文化中音乐元素的开发及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5,36(01):136-140.
[2]李戈,李文志.新媒体短视频赋予新闻宣传新视角——媒体融合形势下新闻短视频的传播力量初探[J].声屏世界,2019(02):62-64.
[3]万童蛟.品牌与IP路径融合下的文旅品牌推广研究[J].旅游纵览,2021(15):79-81.
[4]刘晓梅.湘粤省际边缘区发展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5]毕式明,吴婷,徐志文.传扬名相九龄诗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N].南方日报,2017(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