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
作者: 海滨唐末范摅的《云溪友议》中有这样一段伤感的故事: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陷落,天下动荡,梨园弟子四散流落,李龟年流浪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后来,诗人杜甫从巴蜀之地漂泊至此,二人见面,杜甫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不久,在当地一次官方筵席上,李龟年应邀献艺。檀板一响,李龟年唱起了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满座闻之,感慨乱世,怀念中原,纷纷泣不成声,而李龟年悲痛欲绝,扑倒在地,险些一命归天。
这首《相思》借古人所谓“相思子”的红豆表情达意,其相思之情,可能是异性之间的款款爱情,可能是同道者肝胆相照的深厚友情,而在安史之乱的特定背景下,则唤起了满座听众的家国深情。自此之后,红豆所引发和寄寓的爱情、友情、家国之情,历代相沿,绵绵不绝。
入骨相思知不知
晚唐文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每次限韵作诗,双手叉八次就能吟出佳作,被人称为“温八叉”。他写诗与李商隐齐名,写词与韦庄齐名,被后来的花间词派尊为鼻祖。温庭筠有一首写红豆的《新添声杨柳枝词》,巧妙地采用“谐音梗”传达一位女子对郎君的深婉爱情: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描写了一对有情人的临别之夜。井底点灯灯光深,烛照着伊人——即女子心中的那个他。烛与嘱谐音,女子借此深深地嘱咐她的伊人。女子与郎君消遣时光,玩的是古代博彩猜赌的一种游戏——长行,她不想玩围棋。围棋与违期谐音,女子是借此提醒郎君此番长行虽远,但不要违背归期。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相思太深了。那么,这种相思怎么表达才到位呢?
既然是在玩博彩游戏,必然用骰子。骰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色子,一般用加工打磨的动物骨头制成六面体,分别嵌红或刻红标出从一到六的数点。写到这里,最动人的表达来了:手中这精致玲珑的骰子是嵌入了红豆特制的,骰子是骨,红豆是相思,女子问郎君:我入骨铭心的相思,你知不知?

借红豆传递相思之苦是古典诗词长河中的主流之一。五代牛希济道: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南宋刘过道:万斛相思红豆子,凭寄与,个中人。明代赵崇嶓道: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明清之际伍瑞隆道: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清代纳兰性德道: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清代王士祯道: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借着《红豆曲》以十种情境表达男女绵邈无尽的情思,有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咽不下、照不尽、展不开、捱不明、遮不住、流不断。位居十“不”第一的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累累本是无情物
王国维也曾写过一组与爱情有关的《红豆词》,第一首就以质疑的口吻曲折传情: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独立寒秋,情思渐起,王国维无以遣发,便不自觉地手持红豆,在掌心反复摩挲,当情到深处无以释怀时,竟如此质问:这一颗又一颗的红豆 原本只是大自然中植物成熟的果实,是无情物,到底是谁把无尽的相思闲愁寄托给红豆了呢?
是谁呢?是王维,也是王国维,是古往今来的诗人,是善于在庸常的现实中寻找并表现浪漫的中国人。无论是干戈四起、山河破碎的往昔,还是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当代,以红豆书写爱情的美丽,这一传统就像一条充满灵性的长河蜿蜒流淌。
鲁迅同乡好友、为复旦大学创作校歌的诗人刘大白,曾在1921年11月3日写下情诗《是谁把?》: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抟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爱国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则在1923年用了五个昼夜写出42首《红豆》诗,有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红豆似的相思啊!一粒粒的坠进生命底磁坛里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有的则巧妙而顽皮:相思是不作声的蚊子,偷偷地咬了一口,陡然痛了一下,以后便是一阵底奇痒。
当代诗人余光中亦曾写过一首《红豆》诗,起句就以极为巧妙的比喻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戴在腮边就是叮咛的耳环,佩在胸口就是体贴的项链。林夕作词的歌曲《红豆》,则以歌手王菲的演绎长久地回荡在我们的耳际与脑海: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热血热泪红豆红
有时,人们借红豆流露的相思并非风月之情,而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抑或是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
诗人刘大白曾与江苏农民运动领袖人物周刚直结下红豆诗缘。1924年元旦,周刚直赠送刘大白一双红豆,并嘱咐他,这红豆来自自己家乡,树不易成活,更不易结子,是难得的珍品,希望以此表达志同道合的挚友情怀。
别后一月,刘大白睹物思友,一连写下三首《长相思·双红豆》,其三写道:豆一双,人一双;红豆双双贮锦囊,故人天一方。似心房,当心房;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离恨长。这红豆相思,是铁骨铮铮的战友情。
岂料,周刚直后来竟遭反动当局逮捕,于1926年1月被杀害。刘大白闻听噩耗,写下《泪如红豆红》表达悲愤与遗憾:书一通,叶一丛,慰我相思尺素中,看花约我同。约成空,恨无穷,死别吞声泪泗重,泪如红豆红。周刚直以其鲜血为苍生、为民众写下了悲壮的人生诗篇,刘大白则将红豆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升华到了博大高尚的家国情怀。
1905年,李叔同不忍山河破碎,决定东渡日本求学,希冀学成归来,救国报国。去国之际,他写下《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李叔同以古代披发佯狂的伍子胥自比,看到莽莽中原处处凄凉,只希望自己能成为收拾祖国河山的仁人志士。这些年不堪回首,虽然自己二十岁就已文惊海内,但纸笔空谈,对报效国家有什么价值呢?离别之际,他以红豆抒发黯黯离愁,而后慨叹,为造福神州苍生,自己不惜将心肝剖割!
这些爱国进步人士是金刚怒目的铁汉,也是大义凛然的君子,有着愁肠百结,亦有柔情万种。这红豆丰富的情感意蕴,正是他们以热烈的生命和赤诚的诗情赋予的。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 苏睿 / 美编 徐雪梅 / 编审 许陈静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