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的出台时点临近

作者: 李兴然

距离4月1日将完成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与4月2日的“对等关税”的出台越来越近,4月或将是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最为密集的时间点。特朗普政策目标、逻辑是怎样的?特朗普关税是否存在预期差?美股接下来一段时间怎么看?

目标、逻辑与不确定性冲击

特朗普上台以来政策频出,对市场带来较高干扰。中金公司认为,特朗普正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政府支出削减、打压油价和减税等措施,构建一个“貌似自洽”的政策体系,以实现制造业回流和财政收支优化的长期目标。然而,数十年来的全球化已使全球分工高度复杂,资源配置已形成稳定模式,强行推动制造业回流势必会打乱现有资源配置格局,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此外,政策调整的短期阵痛已然显现——其政策在实施初期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导致经济活动放缓、物价上涨、信心下降、以及股票市场动荡回调。

另外,特朗普的系列政策还面临时间紧迫的挑战,需要在2026年中期选举之前见效。同时,特朗普认为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具备一定承受力,这可能使其对短期市场下跌的容忍度提升。这些因素不仅使政策的短期冲击力强,还会导致政策靠前发力,多个政策同时推进,进一步放大不确定性。这也解释了为何这次加征关税速度快,范围广,政府裁员力度大,地缘谈判紧迫感强。未来,特朗普的其它政策也可能遵循类似逻辑——要么迅速达成合作,要么大刀阔斧执行,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推进议程,不会长期拖延。

对经济而言,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相较于一般冲击,不确定性冲击属于“二阶冲击”,具有不一样的特征和传导机制。由于投资具有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当企业面临不确定性时,往往会选择推迟投资和招聘决策,这会导致经济活动放缓,加大短周期波动。经济文献表明,不确定性冲击通常会伴随经济产出、就业和生产率超调,而且不确定性越高,持续越久,短期调整越剧烈。

中金公司的测算显示,如果关税和政府削减支出引发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产出造成0.94个百分点的负向冲击,使2025年美国实际GDP增速放缓至1.7%。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也可能波及其他国家,加大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确定性冲击也会影响宏观政策制定。美联储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也或选择等待观望,这可能导致政策调整滞后,使经济增长和通胀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是否存在预期差?

4月1日将完成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与4月2日的“对等关税”的出台,代表着4月或将是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最为密集的时间点。自上任以来,特朗普在关税、裁员、减支等方面的政策落地节奏不断加快,且对政策副作用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对衰退恐慌避而不谈,加剧了市场对于“Trumpput”缺席的担忧。中信证券梳理对比了历届美国民调数据,发现选民对新总统的无条件支持“蜜月期”通常可维持至上任当年的5月,而围绕中期选举的准备通常在当年11-12月展开。因此在2026年中期选举之前,特朗普的理想政策路径应是短期内让负面政策快速落地,随后冲击逐步收敛,并推出减税等正面政策,确保经济在二季度(如5月后)逐步回暖,年底前(如11月)回归强势。

中信认为“对等关税”存在一定预期差,落地节奏或较此前宣传缓和,其本质目标在于通过施压谈判推动贸易伙伴降低对美关税以促进贸易平衡,而非实质性对全球普征关税。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多次提出“对等关税”构想,4月2日料将是政策成型时间点。“对等关税”是指要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与贸易伙伴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税率相同的关税,从而减少相关国家对美国的“歧视”,进而削减贸易逆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透露对等关税更多细节,表示届时各国都将收到一个“关税编号”,该编号代表了他们将面临的关税水准,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这个数字可能相当低;对另一些国家来说,可能相当高,并提出有大约15%的经济体与美国贸易存在持续不平衡。相较于此前特朗普宣传的将对全球展开“对等关税”,贝森特的表述意味着“对等关税”在实际执行中的覆盖范围或更加聚焦,实际落地节奏或较此前宣传缓和。根据贝森特的表述,我们认为“贸易差额”和“税率对等”或是特朗普对等关税关注的核心因素,综合筛选来看,预计印度、巴西、越南和韩国等经济体,以及欧盟和日本的部分行业等,或是本次特朗普对等关税计划的主要目标。

在对华关税方面,中信认为其与“对等关税”逻辑应当区分看待。此前20%关税本质上更多是美国内政问题的延伸,而4月1日贸易备忘录调查结果或意味着特朗普对华经贸谈判策略成型。近期中美初步接触已经增多,4月之后双方或实质性开启谈判。

展望后续,若产业政策等所谓“结构性改革”成为新一轮对华关税的交换条件,客观来看协调难度可能大于特朗普的上一任期。当然,市场对特朗普回归的扰动已有充分预期,国内宏观与产业政策对此也有充分准备,特别是本次全国“两会”对外部风险已有充分研判,一系列政策预计将加速落地对冲风险。

美股长期买点仍需等待

美股短期将继续企稳反弹,但中期调整风险仍大,静待长期买点出现。太平洋证券认为,短期来看,美股借对鲍威尔谈话的鸽派解读企稳反弹,但实际上更多是在大幅且快速下跌后的情绪释放。散户看多看空的情绪来到极值区域,历史上看,达到极值区域后的情绪修复一般都有1-2个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美股的反弹将大概率得到延续。中期来看,

太平洋证券表示,美股仍面临较大的调整风险:

一是市场对美联储鸽派解读过于“一厢情愿”,联储可能并不希望市场解读过于鸽派,后续联储官员的发言更可能鹰派以平衡市场预期;

二是本次美股调整的核心原因在于特朗普一系列政策的不确定性引发的悲观预期,在特朗普政策确定性没有落地的背景下,其负面影响将一直存在,从GDPNOW的构成来看,产出的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贸易政策不确定带来的抢进口所致,目前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确定已经向企业端传导,将成为市场中期调整的重要助推力;

三是技术面来看,美股大结构空头趋势依旧明显,中期难言反转确立,目前美股三大指数中最弱的纳指周线已经跌破大的趋势支撑,后续的反弹震荡做头的概率较大。